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4年2000亿,三峡模式的启示

作者|青山研究院

《中国环保产业创新案例探索系列》

随着中国环保产业从粗放式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一批新时代的创新者正在业内涌现,他们在技术、产品、项目、模式等方面积极实践,勇于创新,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实践。

在此背景下,青山产业评论深入行业调研,探索、挖掘并提炼这些创新案例背后的思考与实践,以期为行业提供具有实战价值的参考。

本文为“中国环保产业创新案例探索系列”——长江大保护的三峡实践。

导语:一场环保革新的实践。

过去5年,各路国央企进场是对环保产业影响至深的一场变革。

这期间以各种形式进来了很多企业,但在产业发展上具有深刻启示、在商业模式上具备策略打法、在影响力上打破常规的不多,其中三峡是一例。

进场四年来,三峡系在业务的规模和深度上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升级,快速形成了跻身环保头部行列的体量和能力。

三峡系的步步进取,有资本优势的一面,也有产业布局的一面。但最值得关注的是,三峡系完成了一个重要转变,即从政治站位走向兼顾产业发展逻辑。

三峡系的环保业务不只是千亿级的政策性投资,同时是一个“特色”商业模式的实践。具体而言,“三峡模式”是基于“一项政策、一个区域、一家央企”启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环保行动。

分析三峡案例,除了企业经营层面的价值提炼,还有其背后所蕴藏的产业变革趋势,本文将就此展开。如果您想了解国央企进场以及现阶段环保产业的底层逻辑,青山研究院对“三峡模式”的跟踪观察和深度分析将为您带来帮助。

(注:本文中“三峡”是指央企“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三峡系”是指三峡体系下涉及环保业务的企业群体,“长江环保集团”指“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是三峡旗下环保板块主体。)

01

长江大保护的题面

三峡系的解题方案

相对其他新进场的国央企而言,三峡系的确发展迅速,堪称近几年发展最迅速的环保头部企业。

截至2022年底,三峡集团生态环保业务布局覆盖沿江11省市,累计投运污水处理能力426万立方米/日,建设及运营管网长度1.8万公里。

据青山研究院不完全统计,自进场以来三峡系投资环保项目规模累计超过 2000亿,主要聚焦在市政水务领域,项目模式以PPP为主。

但如果仅此而已,三峡也只是用资源堆出来的巨无霸,并无太多值得说道的地方。

实际上,三峡借助政策与资源的优势,把生态环保打造成了三峡的第二战略性业务板块,与之前的传统业务清洁能源共同形成了三峡的战略两翼。这主要体现在三峡的战略布局上,即“三峡模式”。

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三峡模式”的演变历程,我们先回顾一下最早“三峡模式”的出现背景,即长江大保护的题面。

关于长江大保护,从国家到地方、从政策到产业有一整套的阐述和规划,在业内影响力甚大,对于很多环保企业自然也意味着商机。

但对于三峡而言,长江大保护这道题面并不这么简单,最高指示是“党和国家赋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三峡集团)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的崇高使命”,具体而言在于:

1、三峡进场不是业内惯常的国央企布局环保,而是在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

2、三峡系在长江流域做环保首先要在项目层面对业主负责,同时在长江大保护层面对国家负责。

3、三峡是开发利用长江的中枢机构,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趋势下,理应发挥担当作用,当下是治污攻坚战,未来可能还有诸如双碳攻坚战等等,长江大保护意味着三峡在经略长江过程中注重生态、环保乃至低碳的开端。

面对这个题面,三峡在长江大保护中不可能是从旁协助的角色,而是要躬身入局;也不可能是一时的任务,而是要长久地发挥作用。

所以,题面决定了三峡必须是深度参与、重度布局,由此就出现了“三峡模式”。

“三峡模式”不是后来的概括,而是切切实实一开局制定的战略规划。为更好地了解“三峡模式”的发展过程,我们把“三峡模式”的通用说法予以载明:

以聚焦“厂网一体”的治理模式、聚焦价格机制的商业模式、聚焦政企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聚焦产业联盟的共建模式等为代表的长江经济带城镇污水治理“三峡模式〞。

起初这段描述具体意味着什么可能并不清楚,在此之后,三峡系在长江流域的环保市场展开了迅速推进。

02

“三峡模式”破局三部曲

联盟、整合、闭环

面对长江大保护这样一个“天大”的任务,方案如何制定、目标如何落地并不简单。

长江大保护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环保行动,“三峡模式”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环保方案。

在做环保这件事情上,三峡系面对的问题不是缺钱或者缺项目,而是把钱花对、投出效果。

一、构建联盟:长江大保护的开局和三峡系的进化

三峡模式中,进场的第一个关键举动就是和业内的一些资深玩家建立同盟关系,甚至和一些头部企业在股权上进行了深度绑定。

据青山研究院统计,长江环保集团合资新组建和入股的环保公司有33家,以水务领域为主,其中包括兴蓉环境、中持股份、上海环境、重庆水务、节能国祯、武汉控股等上市公司,也包括江苏省环保集团、四川省环保产业集团、长沙市排水等地方国企,背后主导合作的实际包含地方政府。

就做环保的经验而言,三峡是新手,与行业深耕环保十年、二十年的老手比之不及;携手众多环保专业企业,一来可以避免市场竞争的直接对立,二来可以紧密合作、吸取经验。

和众多环保公司成为盟友、甚至深度合作伙伴,是角色定位使然,同时也带来了业务开展层面的益处。

长江经济带是相对不差钱的地界,同时不缺深耕环保的企业,三峡是长江上的龙头,但在市场层面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各地方众多的地头蛇,因此不可不讲究策略。

通过构建联盟,“三峡模式”实现了两个战略效果,一是长江大保护迅速打开局面,同时带动沿江环保市场增长,二是三峡系也在不断向专业型选手进化。

二、产业链布局:深度贯穿上下游的整合能力

三峡的核心能力是大工程建设、能源运营管理。三峡系虽是环保行业的新手,但在工程上绝对是老手,完全清楚做工程是怎么回事,也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在长江大保护这个场景下,三峡需要掌握关键节点,由此出现了三峡的第二个关键动作,在产业链上展开布局。目前来看,除了上述环保综合服务商,三峡在管网、设计院、膜产业等几个细分领域做了重点布局。

1、管网的布局:打通管网领域的供应与运维

在管网方面的布局,是“三峡模式”的重要一环,即“聚焦厂网一体的治理模式”。

面对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三峡给出的“厂网一体”治理模式切中了要害。2021年,《“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发布,直指“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滞后”短板,拉开管网攻坚战序幕。而三峡系在管网方面的布局已然层层深入:

2021年3月,长江环保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三峡资本进一步增持纳川股份,合计持股20.29%。此次交易完成后,纳川股份成为无控股股东、无实控人状态。

纳川股份长久以来是三峡集团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是三峡集团内重要的排水管网研发、产品设计和制造、项目建设、管网运营及修复综合管网服务商。双方协议约定,纳川股份有资格参与长江大保护项目的管网部分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纳川股份将会从业务执行者变身为标准制定者。

2021年11月,重庆三峡排水管网有限公司组建;2022年1月,重庆水务集团排水管网有限公司组建。有意思的是,两家公司的股东都是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和重庆水务,持股情况为重庆三峡排水管网有限公司(长江生态60%、重庆水务40%)、重庆水务集团排水管网有限公司(重庆水务60%、长江生态40%),注册资本都是10亿,核心高管基本上是同一拨人。

2023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其中,长江环保集团与吴江水务集团共同发起设立苏州吴江三峡水管家有限责任公司,双方分别持股50%,长江环保集团控股,注册资本30亿元。吴江水管家公司成立后,拟收购吴江水务集团持有存量水务资产,对8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4家专业化运营公司进行资产整合,搭建吴江区域唯一水务平台,实现全域一体化“水管家”运营模式。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环保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