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深度 | 中国新能源发展及其问题分析

2018-07-17 11:53
FutureCar
关注


市场改革、成熟的常规产量和前景不明的页岩气是决定中国石油和天然气供应情况的几个主要因素。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七大石油生产国,但自2014年以来,中国石油价格的下跌使投资严重减少,且加速了成熟的常规油田产量下滑。根据我们的预测,尽管上游新参与者的进入及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关注有助于减缓下降速度,但一次石油产量持续缓慢下降的趋势将难以扭转。预计到2040年,石油产量将刚刚超过300万桶/天。尽管面临着日益改变的产品结构和日益严格的燃料油质量标准等主要挑战,中国的炼油行业仍将成为世界之首。天然气产量的前景比石油的更为乐观,将从2016年的1400亿方增加到2040年的3400亿方,我们预计这种增加几乎完全是由于非常规产量的扩张,这种扩张主要来自页岩资源。尽管中国页岩资源的质量和生产成本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增加进入面积、增强管网建设的假设和拟议的天然气市场改革方案共同支持了我们的这一预测。即使国内产量增加,要满足中国的天然气需求也需要大幅度增加进口量:2040年,通过管道(与俄罗斯新的管道加强了中国与中亚的联系)的进口量将达到1500亿立方米,以液化天然气形式的进口量达到1300亿立方米。

中国能源领域的环保措施的步伐将更加稳健

中国的能源转型对与能源相关的排放有重要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30年将达到峰值,所有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含量都将下降。中国近几十年来以煤和石油为主的消费上升,使许多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下降,对环境和公众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尽管兑现“让天空再次变蓝”的承诺将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是现在这已成为政府政策的焦点。到2040年,中国几乎一半的人口将生活在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地区,但由于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加速,中国人口面对健康冲击时仍会比较脆弱。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只有交通运输行业的排放量在2040年之前还没有达到峰值,电力行业将恰好在2030年之后实现这一里程碑,而建筑和工业领域将更早实现。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峰值虽然并不明确,但在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背景下,反映出政府所做出的触及能源领域各方面意义深远而又复杂的政策努力。

中国的前景有其他替代途径

政策和技术演变的动态背景意味着中国未来的能源路径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我们通过替代方案和多个案例研究探讨了这种不确定性的一些关键因素。例如,一套在中国城市限制汽车保有量增长和促进机动车电动化的雄心勃勃而又合理的新政策,可能会在2040年将该国的石油需求量(和进口量)削减250万桶/天,相当于促成到2030年全球石油消费量达到稳定的最高水平。中国经济转型的步伐也是能源市场的一个主要不确定因素:我们的主要预测情景是以中国经济朝着服务业和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的显著转变,以及《中国制造2025》规划为基础的。如果将这一转变延迟10年,减缓经济从重工业部门转移出来的速度,将使中国工业继续走在能源密集型和二氧化碳密集型的道路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2040年的煤炭需求量可能会高于我们主要情景的预测水平:8.5亿吨标准煤(或者高35%),而石油需求量将比主要情景预测高出270万桶/天(或者高18%)。

我们预测的主要情景表明:中国能源转型的进程应更快地向前推进。尽管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空气质量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进口的依赖,尤其是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到2040年将达到每年需要耗费近五千亿美元的水平,对能源安全构成了潜在的风险。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中,我们根据中国“能源革命”的战略精神,考虑变革步伐加快的假设。在这种情况下,更强大的能源效率政策推动力,更大规模的清洁能源技术部署,以及天然气在更大程度上替代煤炭(和石油),带来了能源相关排放量的大幅度减少,进口额也相应减少。与我们预测的主要情景相比,煤炭和石油的消费量大大减少,到2040年,电力行业的低碳发电份额将达到90%以上(相比之下,在我们预测的主要情景中是50%左右)。到2040年,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中,从今天的36%开始提升,几乎所有的人口都生活在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地区。

中国的变革影响世界

中国走的道路将对全球市场、贸易和投资现金流、技术成本以及实现全球共同目标产生深远的影响。到2040年,中国的政策选择和进口需求将对全球石油、天然气与煤炭贸易以及投资产生巨大影响:到2040年,在我们预测的主要情景下,中国将占据近30%的国际石油贸易量,同时还将占据近四分之一的天然气远程交易量。中国对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努力同样具有深刻的影响力:在我们预测的主要情景中,中国在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和应用领域占有巨大的投资份额,其中包括电动汽车、电池、碳捕获和储存、核能、太阳能和风能,每种情况下都有降低全球成本的潜力。中国的清洁能源部署、技术出口和对外投资规模使其在加速转型中更具影响力,该转型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中有具体描述。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环保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