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能源“落难”,跨界步伐为啥不停站?
1月16日晚间,拟以现金方式通过股权受让或增资的方式取得宁波晶鑫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控制权,后者主要生产光伏银粉产品,而宁波富达目前的主营业务涵盖商业地产、水泥建材、家电、制水、垃圾发电以及燃料油加工与销售等多个领域。 这一重磅跨界让平静了许久的股市再起波澜,纵观2024年,像宁波富达这样选择跨界做新能源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有人顺利推进
一些企业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在新能源赛道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1月4日,河南富士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公司成立,注册资金5亿元。。3月13日,富士康科技集团宣布与旭智资本签署协议,合资成立绿能资产管理公司并拟发起设立绿能开发基金,共同拓展中国大陆绿能业务。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服务商,富士康拥有世界级的生产线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深厚的技术研发实力。 1月12日,主营业务主要包括国际品牌服装、鞋帽和箱包等商品零售的赫美集团发布公告,为顺应深圳赫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和业务需求,同时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并降低投资风险,该公司已与关联方山西鹏飞绿色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共识,共同创立山西鹏飞氢美能源绿色发展有限公司,将致力于新能源发电、绿氢制备、储氢、充装、加注及综合能源岛运营等多方面业务。 2月20日,海默科技公告,拟以自有资金5000万元在北京设立全资子公司海默新征程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含风电场相关装备销售、海上风电相关装备销售、储能技术服务以及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销售等。海默科技的主营业务包括油气田高端装备制造、油气田技术服务和油气田数字化业务。 5月23日,新能源新材料领域领先企业东峰集团官微显示,公司近日与蓝廷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固态电解质及半固态复合隔膜的研发和生产达成合作。资料显示,东峰集团主营业务涵盖新能源材料、医药包装材料、包装新材料等领域。 7月25日晚间,宝塔实业披露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通过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收购宁夏电投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同时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宝塔实业,是一家主要从事轴承业务的公司,其主营的轴承产品主要应用于石油机械、冶金轧机、重载汽车、轨道交通、铁路货车等领域。12月15日,宝塔实业发布公告称,收到深交所出具的《关于受理宝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申请文件的通知》,深交所已对宝塔实业报送的相关文件进行核对,认为文件齐备,决定予以受理。而电投新能2010年成立,隶属于宁夏国资委,由宁夏电力投资集团100%控股,宁夏电力投资集团则由宁夏国资委控股。该公司主要从事风力、光伏及储能电站业务,主要产品为电力,主要客户为国电网宁夏。 8月28日晚,晶泰科技发布2024财年中报。财报透露,公司与新能源新龙头协鑫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为期5年1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战略合作协议,并计划在深圳河套合作区共同成立新材料研究院。晶泰科技于6月13日IPO上市,是港交所18C规则首家上市公司、AI制药第一股、“AI+机器人第一股”。 9月3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与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天然气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标志着中国石油首个生物天然气业务正式落地。该项目以酿酒废水作为生产原料,通过“ICX厌氧+两级AO”工艺,实现沼气高效生产,再通过“湿式脱硫+PSA(变压吸附)”工艺提纯制备生物天然气。 10月31日,国内中高端女装品牌日播时尚披露了资产重组公告,公司计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茵地乐71%股权。公开资料显示,茵地乐是一家从事锂离子电池专用粘结剂生产销售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企业。而这已是日播时尚第二次试图并购锂电池企业。早在2023年,该公司5月16日披露,计划将接近30%的股份,转让给璞泰来大股东梁丰,梁丰控制的正极材料制造商上海锦源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还将借壳该公司上市。 12月16日,大亚圣象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投资新建铝板带和电池箔项目的进展公告。大亚圣象和广西百色能源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增资协议,百色能源集团通过增资可取得项目公司20%的股权。大亚圣象主要产品为木板及人造板,上下游涉及房地产、建筑装饰。 投资需谨慎,跨界也一样,在2024年跨界做能源的企业之中,当然也不乏一些失败的案例……
有人黯然退场
在跨界能源却以失败告终的企业之中,有很多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企业,比如多年前长期霸屏电视广告的南方黑芝麻。 2017年,南方黑芝麻就以参股天臣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方式跨界新能源产业。2023年3月31日,黑芝麻召开董事会会议,决议拟将下属全资子公司——江西小黑小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业务转型为储能锂电池生产经营,并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建设磷酸铁锂储能锂电池生产基地。然而,由于新能源行业的变化和市场需求放缓,南方黑芝麻的跨界项目面临重大挑战。2024年,公司宣布暂缓新能源储能项目建设。面对跨界失利的挑战,南方黑芝麻迅速调整战略,宣布回归健康食品”赛道。 进入2024年,光伏行业进入更加寒冷的冬季,不少跨界者陷入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棒杰股份就是其中之一。棒杰股份,自1993年成立起便深耕无缝服装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领域的企业,于2011年12月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 2022年11月,棒杰股份决定设立全资子公司棒杰新能源正式开始其光伏领域布局。2023年3月,棒杰股份为拓宽光伏业务的销售渠道,与诺信集团、海泰新能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然而,这一跨界尝试并未如预期般成功。棒杰股份在跨界短短两年内不仅未能提升盈利能力,反而陷入了巨额亏损和财务危机。2024年8月14日,棒杰股份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扬州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因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被债权人江苏普惠健康体检有限公司申请破产重整。 面对众多失败的案例,2024年还有很多企业“义无反顾”地选择跨界做新能源,不禁让人发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一方面从企业自身实力带来的自信。这些选择跨界的企业往往在原行业积累了身后的资源与产业根基,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以传统机械制造企业为例,其长期构建的先进生产设备,稍作改造就能用于新能源设备零部件的加工;稳定可靠的供应链体系,可确保新能源项目所需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成熟的销售渠道,能够帮助新能源产品迅速推向市场。通过对这些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协同运用,企业有底气在新能源领域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政策导向与社会趋势也是企业跨界的强大推动力。全球“双碳”目标的提出,促使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包括补贴、税收优惠、产业扶持等。企业投身新能源领域,能享受到政策红利,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与市场风险。同时,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的认可度和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企业顺应这一社会趋势,在既有业务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也迫切想要找到所谓的“第二增长曲线”,所以选择跨界进入新能源领域。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在新能源这个激烈的竞争赛道中,最终能够在跨界路上走多远,关键还在于能否构建起自身的竞争优势。总而言之,跨界必定要经历一段试错的过程,急功近利可能会使得企业在新能源的滚滚浪潮中被无情吞没,面临业务萎缩、发展受阻的严峻局面,甚至彻底失去在市场中立足的机会。
原文标题 : 2024,新能源“落难”,跨界步伐为啥不停站?
![](http://www.ofweek.com/images/weixin/weixin_ecep.gif)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参编单位征集中立即参编>>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2025年3月抢先报名>> OFweek 2025(第九届)动力电池产业年会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