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究108家环保上市公司,我们看到5大分化趋势
03
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分化
从同质化困境到规模化优势
在诸多因素的震荡之下,行业呈现出“头部大型企业越来越大,中小企业越来越小”的趋势。
以本次研究的108家上市公司为例,其中市值前10家环保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占行业总市值的33%,业绩前10家环保上市总业绩占全部108家样本企业总业绩的40%,占比均进一步扩大。
在108家样本企业中,营业收入的最高值是中位数的17.5倍,最高值是最低值的199.6倍。营收在10亿以下的企业有46家,占比42.6%,营收在20亿以上的企业有36家,占比33.3%,上市企业在规模上的两极分化趋势显著。
如果把样本进一步放大,两极分化的趋势更甚。总体而言,环保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以规模分层的趋势,且规模大的企业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这一数据表征符合行业发展周期,经历二十多年的大浪淘沙,在行业几度更迭中仍能保持较大规模,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的生命力也相对较强。
在企业规模两极分化的过程中,行业的同质化问题也在发生转变。
同质化是环保行业的顽疾,但从发展历程来看具有其必然性和阶段性。在早期粗放阶段,同质化问题几乎无可避免,行业重来一次依然如此。
辩证地看,同质化给一部分企业的经营带来了挑战,但对整个行业而言,极大地降低了环境治理的社会成本。
事实上,环保的同质化实际是指工程和设备领域低端低价竞争,所谓同质化的争论也是这两类群体的抱怨,本质上产能过程和行业无序竞争的表现之一。
环保企业在规模上的两极分化,证明一部分企业已经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行业的竞争正在逐渐从无序向有序转变,从混战向稳定转变。
此外,从国际化程度来看,环保上市公司的平均海外收入与企业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即企业规模越大,海外收入越高。
这说明规模效应在环保产业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型企业更容易拓展海外市场和提高品牌影响力。
04
新兴赛道与传统赛道的分化
跨界能力开创环保新局面
进入“十四五”以来,环保的范畴被全方位地打开,一些环保相关和相近的新兴赛道出现,环保业务由传统的污染治理向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资源化、协同降碳、新能源、智慧化等方面延伸。
以膜技术企业久吾高科为例,新能源、盐湖提锂的风口出现后,业绩迎来新的增长点,沉寂已久的股价扶摇直上。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环保产业的一次大变革,不同于十年、二十年前填补产业空白,这一次是发端于社会需求和政策规划重新定义环保产业的变革。
在此过程中,原来定位到环保领域的企业可能会迎来新机遇,其他领域的企业也可能跨界进入环保,对于环保企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已经有一少部分传统赛道环保企业布局新兴赛道,同时需要强调的是,也有跨界者借助新兴赛道进入环保行业,且外部的跨界更甚于环保企业的外拓。
在环保的新兴领域中,传统环保企业的竞争力并无绝对的优势,如果环保企业不能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传统环保企业被跨界者反杀的可能性极高。
经过对多个案例的分析可知,对于环保企业而言,新兴赛道的抢滩,核心考验的是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及跨界能力,围绕这一能力行业也在出现分化。
毫无疑问,在环保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那些具备向新兴领域跨界的能力的企业,将处于更有利的局面下。
05
装备与工程的分化
崛起的装备与乏力的工程
在青山研究院近两年的调研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装备类企业越来越不关心工程领域,而工程类企业越来越表现出对装备领域的兴趣。
在前述市值排名前十名中,与装备有关的企业占了半数,包含伟明环保、碧水源、盈峰环境、ST龙净、景津装备。其中,盈峰环境、ST龙净、景津装备本身定位就是装备或以装备为主,且景津装备已经从环保装备企业转变成多场景应用的装备企业,而伟明环保、碧水源虽然是重资产运营企业,但也都与装备制造有很大关系。
这些变化和数据,并不说明哪一个领域绝对好,只是环保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表现。
总体而言,环保企业现阶段正在面临由增量紧缩、产能过剩等因素带来的结构性困境,工程类业务增速的骤减是其中的显著变化;而装备领域则相对更加从容一些,尤其是像景津这类已经完成了横向转型的企业。
随着环保工程建设大潮的退去,把工程作为核心驱动业务的大部分企业都会面临出局的挑战。
但这并不意味着做工程的商业模式不好,只不过时代已经过去,而环保工程公司对自身的前途是有清晰的认知的。同样地,装备也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好在一旦淌出来了,业务相对更能稳定持续。
装备与工程的分化是环保行业转入下半场之际的突出表现。可以说,工程业务是强周期性的,而装备业务是弱周期性的,进入环保下半场,二者的分化会更加显著。
结语
大分化趋势下,定位与重启
环保产业已经在逐步走出高速增长的工程时代,大时代的红利期已经过去,朝阳环保的概念面临坍塌与重建。
在行业多重分化的趋势之下,环保企业如何走出增长困境,将是一次重大反思和重塑,几乎所有的环保企业都不可避免地要做好两件事:定位与重启。
环保企业需要重新思考自身与环保产业之间的关系,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更加合适。
关于环保企业的定位和重启,青山研究院将进行系统持续的研究,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关注和参与。
备注:数据支持|青山研究院
原文标题 : 深入研究108家环保上市公司,我们看到5大分化趋势|青山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7.30-8.1预约参观>> 2025WAIE-光伏储能应用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 2025(第九届)动力电池产业年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