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被罚2700万,ESG“漂绿”何时休?
撰文|大蔚
编辑|凯旋
随着ESG投资规模的大幅增长,许多公司更加重视ESG表现,希望通过打造负责任的绿色发展形象获得资本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这个过程中也导致了一些“伪ESG”行为的出现,借助市场对ESG的偏爱来鼓吹自己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绩,其中,“漂绿”便是其中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并且在近期飘绿现象频频发生。
11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指责高盛资产管理公司( 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 L.P. ) 在管理两只共同基金和一个贴了ESG标签的金融产品过程中涉嫌漂绿。高盛同意支付 400 万美元的罚款,合2700万余人民币。
6月份,德意志银行被法兰克福警方查处,也是因为德意志银行被指控“漂绿”有关。
大众汽车“漂绿“也是一个著名案例。2015年,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发现大众汽车在全球1,100万辆柴油车上安装了“失效装置”,这使得氮氧化物排放量看起来达标。实际上,其排放量超过了美国标准限值的40倍。结果,大众汽车被联邦法院勒令支付28亿美元的刑事罚款,其股价在几周内暴跌了30%以上。
全球ESG监管将越来越严,拿ESG糊弄投资者将越来越不可行。近期港交所发布第五次ESG审查,强调ESG报告将与年报同步。未来,对ESG报告进行如财务审计的工作,势必会成为港交所ESG监管的新方向。
01
“漂绿”与逐利
“漂绿”指的是企业通过披露虚假误导性的信息或错误的披露方式,以夸大自身在ESG方面,特别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努力和贡献。主要表现为将环保更多表现在企业宣传或者是基金产品宣传上,而没有将资源投注在实际的环保实务中。就金融产品而言,“漂绿”是指ESG基金或者绿色基金、碳中和基金在设立基金时宣传的保护环境方面说的比做的多等。
例如一些上市公司故意隐瞒环境风险,声称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ESG相关问题,但是却因供应链违规被环境监督部门立案查处;上市公司在ESG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承诺的减排数量远远大于实际减排数量,却又不采取手段补救;上市公司宣称投入资金在碳中和领域,却只是“面子工程”等。这些行为都有可能对投资者产生错误性引导。
从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声誉的角度来看,宣传可持续业务是有利可图的,这是ESG“漂绿”的根本原因。
比如低碳转型的项目可以获得绿色信贷,融资成本降低。符合绿色标准的公司可以发行相关债券,优化融资结构。上市公司表现好的企业可以纳入指数,吸纳国内外更多的基金关注。
在“双碳”背景下,ESG投资理念逐步被推广,将有利于更多绿色发展企业被看到。因此部分当前可能财务状况一般、但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的企业,可能取得更高的评分。在“高评分”下,金融资源将进一步向这类企业集中,同时绿色信贷也将助力这类企业高质量发展。
这就促使一部分企业为了获得更多投资而在ESG上造假。
而公募基金中的“漂绿”现象,具体表现为基金所投资产品的持仓与ESG投资理念相悖,在基金名称或描述上存在误导性概念或使用新的、令投资者不熟悉且难以理解的术语,以及基金ESG相关信息披露不完整、不科学、不透明。
例如某些ESG基金宣称基金组成都以绿色碳中和概念为主,但实际投资时只注重短期回报,投资标的中包含对环境有较大负面影响的公司也不对外披露,一些明显在ESG领域评价较差的公司依然入选,基金也不对自身的ESG投资策略与投资人进行沟通解释。
根据《经济学人》对全球最大的20个ESG概念基金的投资情况的分析发现,每家基金平均持有17家化石燃料制造商的投资,同时他们在赌博、酒类及烟草行业都有投资。显然,这有违“绿色低碳”ESG基金投资理念。
2022年5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纽约梅隆银行在其管理的基金中存在误导性的ESG投资理念描述,以其一只基金为例,185项投资中有高达67只证券并没有ESG得分,但是其投资策略包括“在研究过程中识别和考虑环境、社会和治理的风险、机会和问题”,投资实践与对外宣称的投资策略完全不符。梅隆银行因此被罚150万美元。
2022年6月,高盛的ESG基金也因其可能存在的误导性陈述受到美国SEC的调查。报道称,高盛有至少四只基金被描述成“清洁能源”或ESG,并且在2020年高盛将其蓝筹股基金重新命名为ESG基金。
SEC主席Gary Gensler曾表示,目前投资者没有足够信息来评估ESG基金,因此需要新的以ESG为重点的基金披露规则进行要求和指导。以美国为例,现行的SEC建议规则适用于公司,而不适用于注册基金(包括公募基金、ETF及少数封闭式基金),ESG基金则主要受制于《1940年投资公司法》及其他证券法。
02
ESG乱象
企业“漂绿”能够获得更多低成本绿色融资,而ESG基金“漂绿”则会吸引更多投资者,壮大基金规模。但毫无疑问,这都是一种“造假”行为,会为投资者带去更多的ESG风险,而这一点与投资者选择投资ESG的初心背道而驰。
据彭博社预计,2025年全球ESG资产有望超过53万亿美金,占据管理总资产的三分之一以上,绿色投资也成为了金融公司产品营销的一大利器。我国目前市场上的ESG基金共计248只,总规模达2489.82亿元。自2021年来ESG基金产品数量的增长明显提速。根据中金公司预计,2025年我国ESG投资将超过20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左右。
然而为了获得更多收益,产品卖得更好,许多机构趁着绿色投资行业发展初期,ESG审核不严,对其销售的产品进行“漂绿”。资产管理机构为了迎合市场热点夸大自己的ESG投研能力,甚至为非ESG产品贴上ESG的标签,而实际上并不承诺进行可持续投资。
ESG投资领域的乱象与多方面因素相关,最大的制约是信披不够。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或者社会责任报告的占到20%多,远未实现全覆盖。因此,投资基金想把长期资金投向在ESG可持续发展上很好的公司,但是缺乏科学依据。
还有就是评级体系。不论是国际上的MSCI、标普体系,还是国内的评级机构,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级体系和标准,各种评级五花八门,无法进行标准甄别。例如在国外银行端有绿色融资指标但就是放不出去,因为没有标准。
英国财政部绿色金融部门负责人Adam Lyons曾表示,当前的ESG评级毫无章法可循,成为了金融市场上的一个大问题。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公司出具的ESG证明很有可能是用来“洗绿”、做公关宣传的。多重因素造成“漂绿”手段不容易识别,不容易跟踪,也不容易监管。
今年早些时候,特斯拉CEO马斯克炮轰ESG指数标准是“魔鬼的化身”,ESG投资原则“如果不固定就应该删除”。不久之后标普500 ESG指数将特斯拉从成分股当中删除,特斯拉股价也深受影响,马斯克再次对ESG指数开炮,不少马斯克的支持者也对ESG指数的权重设定表示怀疑。
所以,“漂绿”行为的不断发生根源在于ESG评级、投资的规范与标准尚未统一,评估ESG客观性与有效性的基础资料不足。
目前各方监管机构也注意到ESG行业的各种不规范行为,推出新规定限制“漂绿”等ESG投机取巧行为。5月2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两项规则变更,防止基金用ESG进行误导性或欺骗性声明,提高对基金ESG相关的披露要求。我国央企上市公司也要求到2023年全部要披露ESG报告。
ESG趋于规范,“漂绿”行为才有可能被杜绝。
原文标题 : 高盛被罚2700万,ESG“漂绿”何时休?
最新活动更多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参编单位征集中立即参编>>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2025年3月抢先报名>> OFweek 2025(第九届)动力电池产业年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