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字路口,中植系失去了舵手。
文丨华商韬略 潘 磊
12月18日早上,一向低调“潜行”的金融巨头、60岁的解直锟突然离世。
在他的辉煌时刻,旗下金融帝国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万亿,资本市场上只要出现“中植系”的名字,往往都会引发一阵躁动。
【打工人的逆袭】
解直锟来自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中麓的伊春,这里漫山遍野都是红松组成的原始森林。
对于一个资产数百亿的富豪来说,人们关注的发家史往往会聚焦于一个核心问题——他到底得到了哪些助益?
毕竟他有一个名为解植春的哥哥,曾经在黑龙江省委办公厅工作,并在后来成为光大、中投、中央汇金等的高管。
但从公开资料来看,解直锟似乎并未从中获得多么强力的支持,一开始甚至只是一个普通工厂的“打工人”。
在上世纪80年代,解直锟是伊春市五营区一个印刷厂的工人。
跟那一代人的典型崛起路径类似,这是一个亏损工厂,然后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因为能力突出承包并拯救了这个工厂,从此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创业史。
解直锟也是如此——那时候他还叫“解植坤”,因为他那一辈在家族里属于“植”字辈,待到后来他要干金融,担心“木克金”对发展金融事业不利,所以就改名了。
印刷厂在新任厂长解直锟的带领下很快发展起来,但他显然并不满足于此,面食厂、服装厂、水泥厂和养殖场也相继建立起来了,同时开始接手一些经营不善的国有资产。
但是根据公开报道,这些资产其实并非解直锟的“第一桶金”。
让他真正发家的其实是小兴安岭当地的红松资源——当时盗伐林木是一些人的生计,而解直锟则是这些林木的买主之一。
这些早期阶段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细节,在当地人看来属于正常,“很多人都是这样富起来的”。
不同的是,只有解直锟后来走出了那个小城,把生意做大。
而且他的思维和眼光的确与众不同——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整合旗下资产,并成立了伊春市五营区地方企业联合开发公司。
那时候海南兴起房地产热潮,解直锟海南成立了伊海实业公司,注册资金达到120万。
到了1995年4月,随着注册资本金额5000万元的“中植企业集团公司”成立,“中植”的大旗正式竖立,注册地址就在五营区政府旁边。
由此开始,解直锟开始活跃于伊春市的政商两界——他不仅把公司从木材造纸业务扩展到房地产开发,以及水利和公路基建等,同时还担任过区长助理、区政协副主席等官方职务。
但这还不够,他开始脱实向虚,玩起了金融——过程甚至是无缝切换的,房产开发本来就与金融密切相关。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