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企转型启示录Ⅰ:山煤投“石”问路
山煤集团的多元化转型之路,仅是大变局中山西煤企试图破茧重生的一个缩影,更多焦虑的身影则仍处在彷徨之中。
文/ 师雨菲 编辑 / 粟灵
望着眼前的股价走势图,山煤集团董事长赵建泽难掩兴奋。
半年来,山煤集团旗下核心子公司山煤国际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山煤国际”,600546.SH)股价逆势增长,较2月初翻倍。
山煤国际股价图
资本市场对这家山西省属国企的信心或许源自一场变革。在赵建泽主导下,营收几乎完全依赖煤炭产业的山煤正踏上一条多元化转型之路。
数天前,山煤国际发布公告称,其与钧石(中国)能源有限公司(下称“钧石能源”)拟共同建设总规模10GW的异质结电池生产项目。
赵建泽对这个投资规模预计将达200亿元的光伏项目寄予厚望。山煤集团转型背后,一场自上而下的能源革命,在这片埋藏着黑金的热土上蓄势待发。
两个月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计通过《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将山西确定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
根据中央精神,山西将力图改变“一煤独大”的畸重型产业结构,为其他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经验。
在能源革命掀起的巨浪下,扎根在山西这片黑土地的煤企都面临着转型拷问。重压之下,赵建泽选择投“石”问路,希望借此在新一轮改革中实现突围。
他所领导的山煤集团的多元化转型之路,仅是大变局中山西煤企试图破茧重生的一个缩影,更多焦虑的身影则仍处在彷徨之中。
投“石”问路
在山煤国际与钧石能源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之前,摆在赵建泽面前的业绩单足以令他忧虑。
山煤国际2018年年报显示,该公司营收已连续两年下滑至381.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亿元,同比下降46.97%;而负债率却高达79.37%。
业绩不振的同时,该公司业务结构也呈现出过于单一的问题。财报显示,其营收的97.07%来源于煤炭业务。
山煤集团是山西唯一拥有出口、内销两个通道的省属煤企。自39年前成立伊始,该公司便被赋予特殊地位。在之后的数轮煤改中,该公司合纵连横构筑起一个市值百亿的煤炭王国,并成功跻身山西七大煤企之列。
不过,相较同煤等其他六大煤企,山煤集团势力相对较弱。几年前的煤炭行业寒冬,更是坚定了赵建泽进行多元化转型的决心。
为剥离亏损资产,不久前,山煤国际公开转让旗下山煤国际能源集团晋城有限公司等11家子公司的部分股权。
除了止损,赵建泽还试图寻找新的增长点。这位煤炭老将决定押注光伏行业。近年来,山西能源革命如火如荼。这个火电装机量一度位居全国前列的煤炭大省,如今新能源装机规模正在迅猛增长。
截至今年5月底,山西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在该省总装机量中占比超过23%。其中,光伏装机量已达到914.67万千瓦,排名全国第八。
在众多光伏公司中,赵建泽最终看中了钧石能源。
山煤国际称,钧石能源HDT技术属于异质结电池技术路线。该技术综合了晶硅电池与薄膜电池的优势,是高转换效率光伏电池的热点方向之一。松下、汉能、通威等公司对此项技术均有布局。
目前,钧石能源实际量产规模为600MW,后续合作中大规模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存在不确定性。
两个月前,该公司刚刚与松下达成合作,共同研发生产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赵建泽剑走偏锋选择了一条非主流的光伏技术路线。
面对上交所的问询,山煤国际回复称,目前其尚未组建异质结电池领域的专业经营管理团队和配备专业研发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团队,且目前并无异质结电池业务的相关经验,存在项目未能按计划实施的风险。但赵建泽即将杀入的却是一片民企占主导的战场。
这位国企高管对民企并不陌生。过去数十年煤炭行业发展史中,那些拿着麻袋装现金的山西煤老板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象征。
但十年前开启的那场山西煤矿史上规模最大的煤改,迫使煤老板们不得不把煤矿卖给少数几个具有整合主体资格的企业。山煤集团便是其中之一。
如今,这家凭借政策支持迅速崛起的煤炭国企,决定押注充分竞争的光伏新战局。这场艰难转型,能引导煤炭企业走出困局吗?
山西煤企之困
山煤国际当下的境况并非孤例。转型已成为摆在众多山西煤企面前的共同困扰。那些曾叱咤风云的巨无霸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非煤产业,以寻求新的出路。
在山煤国际之前,晋能集团早已进军清洁能源行业。
六年前,这家以煤炭生产、电力、燃气为主营业务的能源巨头设立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下称“晋能科技”),发力光伏组件制造。
目前,晋能集团的转型初见成效。据全球知名研究机构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公布的最新一期光伏组件制造商排名分级,晋能科技首次获评Tier 1一级组件供应商。
同时,晋能集团的清洁能源发电量也再创新高。今年一季度,该公司风力发电累计发电4.53亿千瓦时,完成销售收入2.27亿元;光伏发电完成上网电量1.39亿千瓦时,实现发电收入1.06亿元。
另一家山西煤企的转型之路则更为高调。
去年以来,中国氢能产业迎来大爆发。今年全国“两会”上,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凭借过去近二十年煤炭热潮中历练出敏锐的政策嗅觉,美锦能源(000723.SZ)现任董事长姚锦龙决定押注氢能产业。
去年9月,美锦能源斥资近亿,控股国内最大氢燃料电池客车企业飞驰汽车。
半年后,姚锦龙又决定豪掷百亿,布局浙江。美锦能源在嘉兴市秀洲区圈地2000亩,计划建设涵盖整车、电堆、制氢、储氢装备项目的综合性产业园。
不久前,该公司又与嘉兴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协议,约定双方合作开展嘉兴氢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氢燃料汽车示范运营平台。
姚锦龙的氢能计划受到资本市场热捧,美锦能源成为今年资本市场表现最强劲的氢能新手,其股价从去年底的3.21元,一度涨至今年4月19日的21.54元,创出历史新高,期间涨幅一度高达570%。
但煤企转型并非易事。正当美锦能源被捧为氢能界新星时,永泰能源(600157.SH)的多元化战略却陷入困境。
2014年,这家A股唯一民营煤炭企业在实控人王广西的领导下,开始由单一煤炭主业向“能源、物流、投资”进行多元化产业转型。
当年,王广西以近600%的溢价收购华瀛石化100%股权,进军石油行业。
包括华瀛石化在内的一系列大手笔收购,使得永泰能源资产如滚雪球般膨胀。2008年,其资产总额为10.47亿元。到2018年,这一数据变更为1082.52亿元。
但这个由高杠杆支撑起的新帝国很快在国家资管新规下轰然倒塌。去年7月5日,上海清算所公告“17永泰能源CP004”债务违约。其后,永泰能源债务黑洞不断放大。
重压之下,永泰能源开始优质资产“大甩卖”。惠州石化项目、陕西亿华矿业项目均位列其中。但断臂仍未能将其拯救于水火,这家民营煤炭巨头不得不向国企求援。
能源革命大背景下,转型势在必行。但转型将带来的迷茫与阵痛,却是广大煤企在未来数年内不得不面临的巨大考验。
最新活动更多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参编单位征集中立即参编>>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2025年3月抢先报名>> OFweek 2025(第九届)动力电池产业年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