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天然气产业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2018-08-03 14:28
ERR能研微讯
关注

卡塔尔仍然是经合组织的主要液化天然气出口国(21.4%),尽管它的份额出现了下滑在2017年,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二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18.8%)。

在2017年,非经合组织国家继续进口比往年更多的液化天然气,占全球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的38.1%;而2006年经合组织国家占液化天然气市场总份额达到90.3%。今年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增长主要是由中国所推动的,中国最大的绝对进口增量为185亿立方米(+59.6%)中国也成为了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国,将韩国挤至第三位。

此外,2017的非经合组织亚洲国家天然气进口增长的一年,中国台北(+20亿立方米),泰国(+14亿立方米)和巴基斯坦,近年来开始进口液化天然气,推动了年内液化天然气进口的增长。在同一个地区内,印度在液化天然气多年增长后,增速降至3.0%。

在非洲(-33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的进口出现下降,主要是由埃及(-33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减少所驱动,年内埃及国内天然气产量的增加对液化天然气进口产生了挤出效应。其他地区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仍然相对稳定。唯一的例外是立陶宛其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的下降(-67.2%)情况引人注目,即使涉及的数量相当小(-9亿立方米)。

三、需求

在2017年,天然气的全球需求量同比增长了3.2%,增加了3.757万亿立方米,并自2009年以来保持连续增长。

图7 世界天然气需求,按区域

图片标题

在2017年,经合组织的天然气需求量同比增长1.7%。在经合组织欧洲,天然气消费量增长了4.6%,增长集中在该区域最大的消费国:德国(+54亿立方米)、意大利(+42亿立方米)和土耳其(72亿立方米),而土耳其的天然气消费增量主要是发电。一般而言,除燃气发电外,2017年年底,由于天气寒冷的缘故,有一部分天然气被用于居民部门。最后,尽管英国在电力部门持续推进煤改气,天然气消费还是出现了下降,但下降速度放慢。

经合组织美洲天然气需求同比增长0.7%,主要是由加拿大(+145亿立方米)的增长所推动的,它抵消了美国(-95亿立方米)的减少。在经合组织亚洲大洋洲地区,天然气需求在2016年的增长之后,出现了小幅回落(-7亿立方米)。在该地区,日本和韩国经历了小幅下降(分别为下降10亿立方米和17亿立方米),其中部分被澳大利亚的增长(20亿立方米)所抵消。

在非经合组织国家,天然气需求以更快的速度增长(4.5%)。自2008年以来,非经合组织国家的天然气消费量比经合组织(经合组织国家占全球天然气需求的46.3%)还要多,而且两者之前的差距还在扩大。

1990年以来,各区域的需求增长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在经合组织美洲,1990~2000年,天然气消费稳步增长,而后的10年左右时间里,稳定在8000亿立方米左右。在2010年,天然气需求开始重新增长直到2017年,并且达到9780亿立方米的新记录。

—在经合组织欧洲,稳定的增长持续到2005年,而在2005~2008年,天然气需求稳定在5400~5600亿立方米。天然气需求在2010年达峰(5730亿立方米),并在2014年下降到4600亿立方米。尽管在过去四年中出现了增长,但它仍然远不及2009年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除了经济驱动因素之外,主要燃气消费部门的能效提高,如空间供暖,也导致天然气需求增长放缓。

—在经合组织亚洲/大洋洲,天然气需求也稳步增长,2007~2010年天然气需求保持几乎不变,在2010年(由韩国的需求增长驱动)和2011年(由福岛事故后的核能发电下降驱动在日本)天然气需求再次增长。自此以后,需求量在大约2300亿立方米左右震荡。

—在非经合组织欧洲/欧亚大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天然气消费量逐渐减少。此外,在过去20年中,需求一直在6000~7000亿立方米的范围内变化,在2011年达峰(7000亿立方米)。

—最后,在世界其他地区,自1990年以来,天然气消费量出现了6.3%的复合平均增长率。在过去20年中,中国天然气消费的增长趋势更为强劲,年均增长率为13.1%。

图8 世界天然气需求 按选定区域

图片标题

在国家层面,2017年中国(+14.0%,增至2320亿立方米)、俄罗斯(+6.5%;+289亿立方米)、伊朗(+6.3%;+124亿立方米)和埃及(+14.8%;+71亿立方米)天然气需求量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并未出现很多国家天然气需求出现明显减少,从消费量减少来看,最值得注意的是尼日利亚(-51亿立方米),其次是土库曼斯坦(-18亿立方米)和乌克兰(-12亿立方米)和哥伦比亚(-10亿立方米)。

根据部门提供的详细需求数据(2016)表明,非经合组织的天然气需求增加,主要是供暖和发电(+0.8%,相当于+65亿立方米)方面,这也是天然气最大的消费部门。阿联酋(+70亿立方米)、中国(+52亿立方米)、伊朗(+34亿立方米)和沙特阿拉伯(+34亿立方米)即是如此。它们的增长抵消了俄罗斯(-115亿立方米)和巴西(-56亿立方米)天然气需求的减少,前者的减少是因为2016年较短的供暖期导致,后者的减少是由于2015年干旱后气电发电量出现下降导致的。在电气化增长的背景下,天然气在供暖和发电领域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它正在逐步取代煤和石油。

在经合组织国家中,2016年的天然气发电需求比非经合组织国家的增长更显著(+5.8%)。这主要是由于天然气低价格推动的,这有助于发电部门煤改气的转型。电力部门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包括英国(+78亿立方米)、美国(+64亿立方米)和日本(+48亿立方米),尽管在2015年电力部门对天然气需求有所回落。

图9 发电部门天然气使用

图片标题

在2016年,尽管其他全球主要天然气消费部门天然气消费量未出现减少,但部门之间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趋势。

在2016年,经合组织和非经合组织国家在工业部门的天然气消费量均有增长,这主要是由化学和石化部门推动的,但对经合组织国家来说则消费量增长更为强势。在居民和商业部门的趋势则大相径庭,非经合组织国家的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6.3%,而经合组织国家的消费量则保持持平。在全球范围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部门的天然气消费量保持增长,而非经合组织国家则增长得更强劲。机械制造部门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几乎完全是由中国驱动的,而非金属矿业部门天然气消费的减少则是由俄罗斯造成的。最后,对于公路运输,中国代表了该部门全球天然气消费的40.5%。

图10 2015~2016年选定部门天然气需求的变化,按规模排列

图片标题

经合组织各区域的天然气消费趋势也差异较大。在经合组织美州区域,居民部门的天然气消费出现回落,但经合组织欧洲区域居民部门天然气消费却出现了增长。

天然气消费量(92亿立方米)在化学和石化部门出现了总体增长,其中美国在能源使用方面消费增长了54亿立方米,而非能源使用方面增长了39亿立方米。而对于2016年的其他显著变化如下:在马来西亚(+19亿立方米)、伊朗(+10亿立方米)、埃及(+9亿立方米)和俄罗斯(+8亿立方米)中,非能源用途的天然气消费量出现大幅度增长。一般而言,在过去20年中,工业部门非能源使用的天然气消费量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从1996年的工业部门天然气消费总量中占比的19.2%增至2016年的23.9%。

四、价格

图11 管道天然气进口价格

图片标题

2017年,欧盟成员国管道气进口价格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上涨,同比增长19.3%;而在美国,自2014年以来天然气价格出现首次上升,同比增长16.8%。在2017年,这两种价格之间的差距扩大,改变之前收窄的趋势。因而,美国天然气的市场价格仍然远远低于欧洲的市场价格,以2.50美元/MBtu(美国) 对 5.88美元/MBtu(欧盟)。

图12 LNG进口价格

图片标题

液化天然气进口价格呈现出类似的格局,欧洲联盟成员国(+14.0%)和美国(+12.5%)的液化天然气价格均有所上升,而日本和韩国则几乎保持不变(+0.2%)。在2014年趋同之后,欧洲和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价格增长趋势在2017年再次保持一致,而在日本和韩国,其液化天然气进口价格与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差距继续缩小。这种趋同的部分动力是全球液化能力的增加, 特别是在澳大利亚。

美国液化天然气的市场价格仍然低于欧洲,但远远高于管道气进口价格,为4.49美元/MBtu。欧洲的价格是5.45美元/MBtu,略低于管道进口价格,这表明了液化天然气作为欧洲进口来源的竞争力。在日本和韩国,两个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商,加权平均价格较高,为7.05美元/MBtu。

在2017年,液化天然气市场继续全球化发展,其中18个国家具有液化能力,41个国家具有再气化能力。俄罗斯在2017年投运其第一个液化天然气液化终端(在大西洋盆地)和第一个液化天然气再气化终端(马耳他)。

2017年,美国与日本和韩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口价格之间的差价为2.56美元/MBtu,比2014年的7.91美元/MBtu下降了68%。这一价格差距的收窄与全球液化天然气产能的扩大是一致的,这也为液化天然气贸易创造全球市场和价格。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环保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