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全球可食用基因编辑动物获批量不断增加 产业化进程将加快
以CRISPR-Cas9技术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对实现资源可持续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其已在生物医学、基因治疗、农作物育种、动物育种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可食用基因编辑动物是指通过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尤其是CRISPR/Cas9技术)对动物的基因组进行精准修饰,从而使其具备特定优良性状且可供人类食用的动物。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已发展至第三代,即CRISPR/Cas9技术。以CRISPR-Cas9技术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对实现资源可持续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其已在生物医学、基因治疗、农作物育种、动物育种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动物育种领域,基因编辑技术能精准、可控地去除动物内某些致敏、致病基因成分,提高基因编辑动物的抗病能力、肉质品质,进而为人类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食品来源。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2029年可食用基因编辑动物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日本、阿根廷、哥伦比亚、英国、美国等国家监管政策的放宽,为全球可食用基因编辑动物新品种研发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日本是批准可食用基因编辑动物产品最多的国家之一,包括基因编辑虎豚、基因编辑红绸鱼、基因编辑比目鱼等,引领着全球基因编辑水产动物产业的发展。
目前美国FDA也已经批准多款可食用基因编辑动物上市,包括AquaBounty公司生产的AquAdvantage三文鱼、Revivicor公司生产的GalSafe猪、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基因编辑猪、Acceligen公司的耐热短毛牛。此外哥伦比亚批准了英国Genus公司的基因编辑抗蓝耳猪,成为全球首个批准抗蓝耳猪上市的国家。但由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可食用基因编辑动物市场认可度低,因此以上产品尚未得到大规模普及。
从国内来看,我国基因编辑动物研发种类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包括基因编辑小鼠、基因编辑猪、基因编辑猴子、基因编辑斑马鱼等,相关研发企业有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首农股份、广东温氏、成都中科奥格生物等。但目前我国尚未批准上市任何基因编辑动物,且基因编辑动物应用以科研、医用为主,如异种器官移植、动物模型构建等,尚不具有食用用途。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全球范围内,基因编辑动物研发呈现出积极态势。由于公众接受程度差异、政策监管环境不一、法规尚不完善,各地区可食用基因编辑动物产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日美两国在其产业化方面处于领先水平。我国虽具备可食用基因编辑动物产业化条件,但严格的法规限制、公众接受度较低,制约了可食用基因编辑动物产业的发展。
原文标题 : 【深度】全球可食用基因编辑动物获批量不断增加 产业化进程将加快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14日抢先报名>> OFweek 2024固态电池技术线上研讨会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电力运营直播】主动预测维护如何提高电力运营稳定性?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