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碳排放交易如何进行“废气”买卖?

2022-04-22 15:47
商界杂志
关注

造假

在阿瓦隆游戏过程中,会出现“好人”误判,“坏人”得意的情形,但在玩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好人”总会揪出真正的“坏人”。

上文提到,纳入控排名单的企业,其超额碳排放量须从碳市场购买。根据现阶段50元/吨的碳价,一家年碳排放量1 000万吨的企业,若能通过操纵数据将排放量降低10%~30%,则其当年可减少0.5~1.5亿元支出,对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

位于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的鄂尔多斯高新材料公司也因抵挡不住诱惑,成为首起数据造假案的“获得者”。

该公司是鄂尔多斯集团下属的孙公司,成立于2013年,主营业务包括发电供电,氧化铝、白炭黑、硅胶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其拥有2台50兆瓦、4台135兆瓦,和2台330兆瓦的自备燃煤机组。

根据公开资料和专业人士的估算,自备电厂利用小时数约7 000小时,单位供电煤耗约400克,标煤碳排放估算系数为2.66,这3个数值再乘以鄂尔多斯高新的煤电装机量,得出其每年的碳排放量大概在1 000万吨左右。而该公司2019年的碳排放配额实际缺口在300万吨左右。

有规定,燃煤发电企业配额履约缺口上限值为企业当年经核查碳排放量的20%。也就是说,鄂尔多斯高新材料公司履约2019年的碳排放量,需要花费1亿元左右,从碳市场买入约200万吨配额,是一笔不菲支出。

除了首起造假案,市场仍存在企业伪造、篡改实际碳排放数据的情况。目前碳排放数据的检测和监管规则尚未完善,存在漏洞,数据偏差也是普遍存在的情况。

一般来说,大部分控排企业会选择聘请咨询服务公司完成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盘查,再由生态环境部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核查,核查无误后,政府会对企业发放相应的配额。

业内人士认为,杜绝碳排放数据造假需要3步,一是培养大量专业的“双碳”人才,为企业和机构奠定基础;二是提高惩罚力度,包括直接的罚款和企业声誉上的惩罚;三是建立公开平台,让信息、数据更加透明,接受更广泛的社会监督。

准确无误地核查碳资产是行业第一步,知道有多少碳,接下来才想怎么减。未来,碳核查和碳管理的需求大概率将会暴增。

机遇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碳市场的明确目标,随之而来的巨大人才缺口,也成为该市场衍生行业的基础。

去年“碳排放管理师”成功纳入新职业中,一时间网络上各种报考广告让人眼花缭乱。

记者调查发现,中国人事考试网并未开通“碳排放管理师”相关的课程及考试证书,只有纳入职业分类大典的“碳排放管理员”,下设碳排放监测员、碳排放交易员等6个工种,没有所谓的“碳排放管理师”职业。

通过投诉平台查询发现,涉及“碳排放管理师”考证投诉近100条,其中大部分维权者均表示“机构收了钱就联系不上”。所谓“可以免费学”“考证书后可获数万元挂靠费”等,只是机构为了谋求短暂利益,特意编织的骗局。

除了上游的人才培养骗局,位于中下游的控排企业也会受到很多现实压力。

面对高昂的罚款费用,控排企业不得不找应对的方法,除了自身减少排放、要提前购买配额外,还需要建立专业团队、流程机制,一步步完成碳检测、碳核对等多项专业工作。

其中,人才又是绕不过的坎儿,企业只能尽可能聘请人才或机构来完成这些工作。这一方面加大管理难度,另一方面增加企业运营管理的成本,这也是排控企业动歪心思的原因之一。

当然,市场发展总会有阳光的一面,记者发现很多科技公司已经加入碳交易赛道中:主打智能物联网远程追踪碳足迹和预测企业碳排放;区块链企业用来存证数据,防止篡改;高科技公司可将高性能硬件传感器应用于碳检测;SaaS大数据平台可以串联供应链,精确统计上下游的碳排放计量。

更可观的是,去年上半年碳交易相关赛道累计投资额超45亿美元,投资数量共发生40起,项目投资均值远高于其他赛道。其中,包含新能源汽车电池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配件、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等热门赛道。

专家表示,以前的碳中和企业,更多的是偏制造方向,很少有人能在VC阶段就会抛出上亿的资金重仓并且持续追投。伴随碳中和方向的确定性越来越强,机构也要顺势提高项目投资的灵活性。

由此,碳市场的未来很有可能会发展成新兴的金融市场,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带来更多新商机。伴随大大小小骗局的浮出,足以可以看出大家对碳市场的好奇与了解,乐意参与其中。但作为中国商业重要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企业,还不能直接申请碳交易市场,只能参与减排。

阿瓦隆游戏中,坏人的终极目标是刺杀“梅林”,如果好人方率先获得3个任务成功,则进入刺杀“梅林”环节。在刺杀“梅林”之前,每个坏人都可以发言讨论决定要刺杀谁。如果“梅林”被刺杀坏人胜利,反之好人胜利。整个过程中,玩家们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甚至说很刺激。

碳交易也是如此,不管个人或企业想在碳市场获取多大的利益,该市场最大的赢家依旧是社会,不会改变。

*部分资料数据来源于网络

       原文标题 : “废气”买卖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环保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