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IPO造假警示录

2019-07-12 15:07
生态资本论
关注

“锦上添花”变成“画蛇添足”

在财务造假的队伍中,也不乏环境企业的身影,比如说天丰节能

天丰节能IPO项目造假是“IPO财务核查第一案”。在2013年财务核查风暴下,抱着侥幸心理的天丰节能最终倒在了IPO门前,之后公司被监管层立案调查。2014年4月,证监会处罚决定书下发,公司造假细节浮出水面。

据披露,在虚增销售收入方面,天丰节能虚构客户安徽长彦水利工程有限公司等超100家客户的销售业务,以此虚增销售收入。从2010年至2012年,天丰节能虚增销售收入共9256.06万元,虚增金额分别占当年账面销售收入的10.22%、17.54%、16.43%。

同时,天丰节能还存在虚增利润,虚增固定资产,虚列付款等违法行为。据披露,2010年至2012年,天丰节能虚增利润共计3439.02万元,虚列向开封市升龙化工物资贸易有限公司等13家供应商付款共计2944.14万元,同时,公司通过虚构固定资产采购和贷款利息支出资本化。

另外,2010年至2012年,天丰节能通过多种方式隐瞒关联交易,在《招股说明书》中关联交易披露不完整,如公司采取先与无关联第三方签订买卖合同,再由第三方与天丰建设等签订买卖合同的手段,将实质性关联交易转化为非关联交易。

更令人惊叹的是,天丰节能《招股说明书》披露“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2011年12月31日货币资金余额为6549.95万元”的虚假记载,实际货币资金余额应为3549.95万元;为了掩盖上述差异,公司伪造银行对账单。

实际上,天丰节能虚增利润部分其实并不大,甚至把其虚增收入部分刨去后,公司的实际财务数据也足以满足上市的基本要求,虚增的直接动机是想锦上添花,为通过有关审核积累更多筹码,但反而画蛇添足。

上市警示录

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财务造假或者说欺诈上市几乎是IPO中的一个“潜规则”甚至是公开的秘密。美其名曰“包装上市”。一家原本平庸的公司经过包装,其财务数据立刻变得光鲜亮丽。 

当然,造假的企业都受到了应有的惩戒,罚款、警示、甚至市场禁入。

为什么依然有不少企业采取财务造假的手段申请上市?除了造假成本不足够高,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证监会只是对这些拟上市的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抽查,财务造假的事实有很大几率不会被发现。

但是,在近期的IPO造假事件中,证监会所表现出的强硬态度以及严厉的处罚措施直接导致造假的期望成本大幅增加;同时,IPO企业通过造假上市所获得的收益也在不断减少。

去年,证监会出台了升级版的退市规则,IPO造假将被直接退市,5年内受3次处罚也会立即被退市。

而今年,更严格的制度也会陆陆续续出台。7月9日,证监会、发改委、央行等八家中央单位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在科创板注册制试点中对相关市场主体加强监管信息共享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意见》,对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中做假账、说假话的行为进行联合惩戒。

科创板失信惩戒机制不仅依照法律法规实施惩戒,更是创新多种方式退出机制,让进入容易淘汰也容易。出台惩戒机制目的在于促进上市公司认真履行上市规则,做好信息披露,不能欺骗投资者,而且确实起到惩戒作用,不会因为惩罚失当而让上市企业存在侥幸心理。今后的惩戒机制应根据具体信息披露义务出台相应细则,做到合规合法开展惩戒,并使其发挥真正作用。

关于科创板惩戒机制,日后还可以补充失信方存在欺诈层面的严厉的经济处罚,一方面让违法违规失信等行为得不偿失,另一方面是聚焦经营及生活活动中的市场性惩戒。

但是,这样的惩戒机制会让部分企业造假现象偃旗息鼓吗?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本文在生态资本论和中国生态资本网同步更新,网站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生态资本网;微信公号转载请注明来源:生态资本论。)

BY/

本期策划:冶华

选题执行:伊楠

编辑:  冶华  

排版:伊楠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环保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