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解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评价了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明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第二个百年目标两个阶段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对相关任务进行了部署。如何理解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请他们对报告内容进行了解读。
充分肯定十八大以来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郇庆治表示,十九大报告对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予以高度评价。他表示,党和政府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大量成绩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中央党校哲学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研室副主任孙要良认为,十九大报告肯定了过去5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如全党、全国人民贯彻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现象得到纠正;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正在加快形成,拼能源拼资源的发展模式逐渐得到改变,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等。“从总体上看,我国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我国也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
为新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表示,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形势下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社会矛盾的一个综合判断,由此可见,生态环境问题已经被明确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一重大论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二是环境问题的出现原因根本上还是发展不均衡和不充分;三是环境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均衡发展和充分发展来解决。
“只有定好位,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紧缺纳入社会的主要矛盾,成为全国上上下下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生态文明的建设和改革工作,才能得到全面的部署和推进。”常纪文说,为此,在新的奋斗目标指引下,下一步有必要让这一主要社会矛盾的判断进入党章、宪法、法律、政策,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遵循。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孙要良认为,现在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生态环境就属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之一,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必须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来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关键词“美丽”
体现了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追求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两个阶段安排。其中,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对此,常纪文表示,无论是美好生活还是美丽中国,都包括了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考量。可见,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美丽国家的建设已经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了各界共同奋斗的目标。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即日-6.20立即申报>> 维科杯·OFweek 第十一届太阳能光伏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6.30免费下载>> 燧石技术“AI+热成像”的新能源安全预测性维护方案白皮书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7.30-8.1预约参观>> 2025WAIE-光伏储能应用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