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专题】“霾”头治理 大气污染防治“硬”上阵
空气中的这些污染物,很大程度上是来自燃煤火电厂和汽车尾气,这已经引起中国领导人的重视。从去年8月,中国政府宣布了一项环保计划,一方面要减少新建燃煤电厂数量,另一方面投入2750亿美元用于改善空气质量。
雾霾被称为健康的“隐形杀手”,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以前的大气污染主要是降尘,而现在的灰霾,实际上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假如灰霾中混杂着有害物质,就会对健康产生直接危害,包括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破坏。
2013年9月份,国务院公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经5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
如今,《大气十条》施行满一年,这一年,恰遇全面深化改革启动。政治、经济、社会层面的调整和变化,既为《大气十条》的实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数据显示,河北钢铁产能压减任务占全国的3/4,减煤任务占京津冀三地总和的六成多。初步测算显示,仅压减钢铁产能一项,将影响工业增加值两个百分点。
类似的影响在别的地区也开始呈现。如何才能既保蓝天不失色,又保发展不失速?如果眼下必须在二者中间有所取舍,我们应该做出何种选择?
同样值得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大气污染治理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究竟有多大?这种影响将持续多长时间?整个社会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这种影响?地方政府能在多大程度上承受这种影响?大气污染治理会否受到稳增长的影响?如何规避这种影响……
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将持续存在,并有加大的可能。这对大气污染治理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值得好好研究。
去年,一些地方甚至提出了“11月底退出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倒数前十”等现在看来不切实际的目标,最后也都不了了之。
急于求成的心态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地方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措施,这对大气污染治理来说并不是好消息。
其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急切心情可以理解,也符合公众期盼,但如果操之过急,不做可行性分析,不做长远打算,其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重压之下,各地能否摆正心态?能否把握好稳准狠的节奏?能否真正按照环境治理的规律办事?直接体现出地方政府的政绩观,直接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政治智慧。
其实,真正的节能减排,一下子做到大气污染完全治理好是不可能的是,只有从防治做起,“防”与“治”结合,采取有效的减少大气污染的排放,尤其是减少污染偷排的现象,采取长治有效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期待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蓝天白云,让雾霾从此不再有!
最新活动更多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参编单位征集中立即参编>>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2025年3月抢先报名>> OFweek 2025(第九届)动力电池产业年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