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自愿碳市场风波再起!野蛮生长何时终结?

2024-06-11 15:47
零碳知识局
关注

尽管批评不断,自愿碳市场需求仍然火爆,如何结束野蛮生长期?

撰文 |饮马流花河

出品 | 零碳知识局

5月28日,拜登政府围绕碳信用的使用发布了自愿碳市场联合政策声明和原则,试图增强人们对自愿碳市场的信心。

该声明提到自愿碳市场应遵守六大基本原则:

碳信用及其产生活动应符合可靠的大气完整性标准,并代表真正的脱碳。

产生碳信用活动应避免对环境和社会造成损害,并应酌情支持共同惠益以及透明和包容的惠益分享。

使用碳信用的企业买家应该在自己的价值链中优先考虑可测量的减排。

碳信用使用者应当公开披露购买和退役碳信用的属性。

碳信用使用者的公开声明应准确反映退役的碳信用对气候的影响,并应只依赖符合高诚信标准的碳信用。 

市场参与者应为改善市场诚信作出贡献。

“自愿碳市场可以帮助释放私人市场的力量来减少排放,但这只有在我们解决现有的重大挑战时才能实现。今天发布的原则是朝着建立高度诚信的自愿碳市场迈出的重要一步。”财政部长耶伦表示。

然而,碳抵消的批评者表示,新的联邦指导方针过于模糊,并没有对什么样的项目算作高质量做出详细规定。此外,批评人士说,如果没有政府更严格地监管自愿碳市场,仍然会有大量廉价、无效的信用,企业可以继续购买而不会产生任何后果。

“如果政府不采取一些措施通过执法来解决市场痼疾,我不认为任何低质量的信用会消失,”《纽约时报》援引宾夕法尼亚大学克莱曼能源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丹尼·卡伦沃德(Danny Cullenward)的观点表示。

多年来,碳信用项目一直被指控存在土地冲突、人权侵犯以及助长煤炭使用和污染的问题。

持续不断的抗议声指责自愿碳市场无法实现大规模减排,反而威胁原住民权利,助长了“碳殖民主义”,与此同时,由于垃圾碳信用的泛滥,声称通过自愿碳市场购买碳信用实现碳中和的公司越来越多地被指责“漂绿”。

2023年,公司和个人花费了17亿美元自愿购买碳信用,旨在通过资助其他地方的项减碳目(例如植树)来抵消化石燃料燃烧等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报告发现,许多碳信用根本不起作用。例如一些项目为风能或太阳能项目提供资金,但这些项目无论有无资金扶持都可能建成(没有额外性)。

另外市场持续低迷,碳信用价格继续走低,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了2012年《京东议定书》框架下CDM碳信用崩溃引发的“碳恐慌”。

一些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甚至认为,碳信用存在不可挽回的缺陷,应该完全放弃。但主流观点仍将自愿碳市场视作促进气候投融资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工具。

一个高度诚信的自愿碳市场亟待建立。

核心趋势是什么?

Climate Focus发布的2023年自愿碳市场(VCM)回顾报告指出,创纪录的发行水平、最高估值和不断上涨的价格已经让位于对市场维护诚信和透明度能力的激烈批评,不过报告预计市场将在2024年整合,随着高诚信碳信用的定义和使用的进展,以及碳信用在净零过渡中的角色进一步明确,市场将有机会恢复信心和信任。

这份报告清晰地展示了自愿碳市场的现状几大发展趋势。

三年来,自愿碳市场碳信用发行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2023年自愿碳市场共发行了3.08亿吨碳信用,比2022年(3.53亿吨)下降了13%。历史最高纪录是2021年的3.62亿碳信用。

2016-2023年碳信用发行量

注:在2023年,Verra的VCS碳信用占总发行量的48%,其次是黄金标准(Gold Standard)占20%,Cercarbono占16%,ACR占9%,CAR占3%,BioCarbon占2%,而Plan Vivo、GCC和Climate Forward则低于1%。

报告称,市场上的买家通常更重视与企业排放年份相匹配的减排或去除碳信用。此外,新年份的碳信用更有可能基于新版本的方法学发行,这通常与更高的环境诚信度相关。

有专家认为,这是由于全球碳信用价格的持续下降,开发商可能因为碳信用价格低而选择推迟发行碳信用,以期望在未来价格回升时再进行发行,从而减少在当前价格低迷时进行发行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低价格仍然是买家的重要考虑因素,2023年注销的大多数碳信用价格低于每吨6美元,当价格超过每吨8美元时,注销数量大幅减少。

注:所列碳价基于截至2022年底(左侧)和2023年底(右侧)在主要交易所交易的选定项目类别的平均碳价。这些价格仅作为指示性数据点,不反映个别项目在当今市场上可能达到的价格。Climate Focus观察到的项目级交易数据表明,买家为个别项目提供的价格可能低于或大大高于此处列出的价格。

2023年碳信用价格继续走低,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为每吨二氧化碳当量5.8美元(比2022年的8.1美元下降了28%)。基于自然的避免和减少排放项目以及可再生能源项目的价格降幅最大(分别为-63%和-70%),2023年平均交易价格分别为3美元和2美元。

市场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趋势变化,项目开发商在2019年至2022年年中期间价格上涨时,推出了积压的旧碳信用,随着这些旧碳信用的一部分已被交易,并且买家对碳信用质量的审查增加,使得2023年新年份碳信用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都增加了。

虽然碳信用质量受到质疑,但市场需求仍然火爆,买家仍继续将碳信用作为企业气候战略的一部分。2023年总注销量与前两年几乎持平,占自愿碳市场历史注销量的近20%。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2月碳信用注销量创下3800万吨的单月新高,比2021年12月创下的单月纪录增加了35%。

2016-2023年注销碳信用数量

从买方来看,壳牌是2023 年最大买家,化石燃料行业是碳信用注销量最多的行业(占退役量的 37%)。制造业(占退役量的14%)和服务业(13%)位居第二和第三,运输业(11%)居第4位。

另一个趋势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在碳信用总供应中的作用不断增长,可再生能源项目跌落神坛。市场对NBS的兴趣由多个因素驱动。首先,NBS项目提供了巨大的减排潜力,可以通过自愿碳市场有效释放。其次,NBS碳信用通常伴随着显著的社会和环境效益。第三,NBS目前是唯一具有高性价比的碳去除(carbon removal)信用的项目类别。

可再生能源碳信用的发行量同比下降了约25%,位居第二,大规模风电项目主导供应。主要原因是:许多大规模可再生能源项目接近其碳信用周期的末期并终止;其次,许多发达地区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已经实现平价上网,不再满足额外性要求,Verra和黄金标准对新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实施了地理和技术特定的合规性限制,项目开发商对碳信用进行验证和发行的激励随之降低了。

2016-2023年可再生能源项目发行量

家庭和社区级活动——主要是炉灶项目——的年度发行量首次接近可再生能源领域。2023年,这些项目的碳信用发行量达到6000万吨,是前一年的两倍多。

理想与现实

1960年,罗纳德·H·科斯发表了他的开创性论文《社会成本问题》,提出如果能够明确界定污染的财产权并进行分配,那么市场中的各方就可以通过交易达成最有效的环境解决方案,科斯的理论成为碳市场、碳税等碳定价机制的理论基础。

自愿碳市场的建设便始于这样的初衷:通过实体通过给另一个实体的减排行为付费来“抵消”自身的排放,利用市场机制让减排发生在成本最低的地区,并借此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融资,促进全球减排。但这一工具在实践过程中却并不理想,甚至与减排目标背道而驰。

《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是最早也是最成功的自愿减排机制,它允许企业通过投资发展中国家的节能和新能源项目来获得可交易的CER(核证减排量)。

CDM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碳热潮,在2008年CER价格曾创下25欧元的价格记录,但第一承诺期(2008-2012)结束后,欧盟禁止来自最不发达国家以外的CER用于欧盟碳市场履约,日本于福岛核事故后也决定不再购买CER,两个主要的碳信用购买国的撤退导致CER价格暴跌至0.5欧元,清洁发展机制就此崩溃。

尽管表面上取得了成功,后人反思认为清洁发展机制(CDM)最终阻碍了而不是帮助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2016年,欧盟委托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85%的CDM项目,特别是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厂,可能高估了它们的减排量,并且不具备“额外性”。

根据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有大量发现表明,CDM,尤其是初期,并未导致东道国额外的减排,这意味着CDM项目的总体效果是增加了全球排放。”一项研究发现,CDM可能使排放量增加了60亿吨二氧化碳。

目前,自愿碳市场由诸如核证碳标准(VCS)、黄金标准(GS)等第三方标准和登记机构支撑,正逐渐取代清洁发展机制(CDM - 绿色)成为碳信用市场的主导。

来源:Carbon Brief

但这仍是一个缺乏监管的蛮荒地带,超发和重复计算减排量、侵犯土著权利、助长大型石化公司漂绿等自愿碳市场顽疾仍屡屡见诸报端。

高质量的碳信用是自愿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关键,决定碳信用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抵消信用额度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实际减排量和清除量——由围绕额外性(如果没有抵消收入,项目活动会发生吗?)、反事实基线(如果没有抵消收入会发生什么?)、泄漏(项目是否会导致项目核算边界之外的排放量增加?)、耐久性(储存的碳将释放回大气中的风险是否得到管理)和和碳核算(监测和计算碳储量、通量和工艺排放的方法是否准确和保守?)。

许多现有的碳信用项目,并不能满足这些要求,无法代表真实的减排效果,因而被贴上了“垃圾”或“空话”的标签。

Carbon Brief对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报纸、广播公司和网络媒体发表的61篇涵盖独立碳信用项目的新闻报道和调查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约有43%的碳抵消项目夸大了减排效果。

无独有偶,剑桥大学的几位环境科学学者评估了2000多个包含所有类型的碳信用项目。分析表明,碳抵消项目实现的减排量远低于官方宣称的水平,仅有12%的现有信用额度是真正的减排,其中可再生能源为0%,炉灶项目为0.4%,林业项目为25.0%,化学工艺为27.5%。结果表明,自愿碳市场中这四个部门的总信用额度中,有88%不构成真正的减排,这个实现差距相当于德国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两倍。

另外,大量碳信用的完整性难以保证,例如2021 年,《洛杉矶时报》报道称,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森林碳抵消项目在许多树木被野火严重烧毁的情况下仍然向污染者出售信用。

一般来说,为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碳信用的可靠性和质量出现问题,或者由于森林大火、洪水、干旱等不可抗力使得基于自然的碳信用项目吸收的二氧化碳重新排入大气中,Verra、Gold Standard、ACR等管理机构会将项目产生的碳信用额的一部分置于“缓冲池”或“缓冲储备”中,类似“保险”制度,如果项目出问题,可以从池中取消相应的缓冲信用额度,以确保以前发放的信用额度的完整性。

但现有的储备严重不足:2022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野火已经耗尽了加州森林碳抵消计划 100 年缓冲池的近五分之一,该研究称,这表明加州的保险“资本严重不足”,不太可能保证该计划在100年内的“环境完整性”。

碳信用项目对于土著居民的伤害更为触目惊心。根据Carbon Brief的分析,刚果共和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DRC)、巴西、哥伦比亚和秘鲁亚马逊、肯尼亚、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土著人民均因碳信用项目被强行赶出他们的土地。

有报道称原住民受到枪支威胁,有些无良碳信用开发商甚至把树种在了原住民的坟头上。由于原住民在“法律上”没有对土地的所有权,项目所产生的信用收益几乎与他们无关,尽管他们世代生活在那。

碳信用收入大量流入西方碳资产开发商和中间商手中,而社区和当地居民却获益了了,这种畸形市场被称为“碳殖民主义”。

进步与不确定性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者2023年发布的一项研究表示:通过“改善森林管理”产生信用额度的三个主要自愿碳市场登记处(美国碳登记处(ACR)、气候行动储备(CAR)和核证证碳标准(VCS)都存在“缺点”,比如基线确定和碳储量估算太过灵活。据作者称,这三个登记处都存在项目“过度发放碳信用”风险。该文件呼吁对碳信用进行“更高的质量举证责任”。

近年来,包括自愿碳市场诚信理事会(ICVCM)、自愿碳市场诚信倡议(VCMI)在内的第三方组织已经付出了大量努力革新自愿碳市场。主要的独立碳标准(ACR、ART Trees、CAR、GCC、GS 和 Verra)正在联手增加碳信用市场的积极影响,并寻求与 ICVCM 即将制定的质量保障措施保持一致。

2020年公布的牛津净零碳补偿原则为行业制定了四项核心原则:

通过优先减少排放而非补偿,并使用高质量、具有高环境诚信的碳补偿来遵循最佳实践。

将碳补偿从减少排放转向碳去除。

将碳去除补偿转向长期储存。

支持开发与净零标准对齐的碳补偿市场。

2023年,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会(ICVCM)发布了《核心碳原则》(Core Carbon Principles,简称CCP),为高诚信的碳信用额提供了一个全球基准,从而能够最大限度提高自愿减排市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贡献程度。

这些标准被描述为“基于最新科学和最佳实践,创造真实、可验证气候影响的高质量碳信用的10条基本原则”,分为三大支柱:治理、排放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核心碳原则

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会(ICVCM)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独立治理机构,旨在提供一种可信、严格和易于获取的方法来识别高质量的碳信用额,这些碳信用额会产生真实、额外和可验证的气候影响,同时具有高度的环境和社会完整性。

就在今天,该委员会宣布了首个符合其高诚信核心碳原则 (CCP) 的碳信用方法学。

其官网信息显示:在正在进行的一系列评估决策的第三阶段,诚信委员会批准了七种碳信用方法学。这意味着,现在可以在估计由项目发行的2700万碳信用上使用高诚信CCP标签,这些项目通过捕获垃圾填埋场中的甲烷和销毁废弃设备(如冰箱和空调)中的消耗臭氧层的泡沫和制冷剂气体来应对强效温室气体。

另有27类碳信用,占市场份额的50%以上,仍在积极评估中。此外,某些其他处理垃圾填埋气(覆盖估计7600万个已发行信用)和消耗臭氧层物质(ODS,覆盖估计400万个已发行信用)的方法学仍在评估中。

诚信委员会批准的七种碳信用方法学。

对一些最受欢迎的碳信用类型的多利益相关方评估——如REDD+(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的排放)、司法管辖区REDD(JREDD)和清洁炉灶项目——也在进行中,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完成。

在法律法规方面,各地针对碳信用的监管正在加强。欧盟已经投票通过了一项禁令,禁止仅基于排放补偿计划声称产品对环境具有中性、减少或积极影响。加利福尼亚州颁布了其1305号议会法案,要求自愿碳市场(VCM)供应商和买家披露信息并采取详细的问责措施。

与此同时,《巴黎协定》第6.4条(建立国际碳交易规则)正在密切谈判中,自愿碳市场(VCM)未来在这些国家和联合国管理机制中的角色和作用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原文标题 : 自愿碳市场风波再起!野蛮生长何时终结?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环保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