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高新区:乘“双碳”东风,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
前言:
绿色是现代城市文明的底色。近年来,新区筑牢绿色屏障,践行绿色发展。
继科技部在今年年初印发《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后,近期科技部火炬中心印发《关于编制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国家高新区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天津滨海高新区在推动绿色产业集聚、倡导绿色低碳生产、强化绿色技术创新方面做好产业文章,推动绿色发展。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绿色低碳、智慧科技、节省投资”一直以来都是高新区在打造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项目的关键词。项目广泛应用了盐碱治理、地形处理、智能监控系统、节能照明系统、水体循环系统等技术,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植物栽植以乡土树种为基础,模仿近自然林的多种树混交配置方式,形成异龄复层近自然混交林。为城市提供天然的氧气,建立起绿化生态屏障,加强了城市组团之间的森林建设,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格局。
改善规划持续执行,环境质量获得显著改善
近日从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获悉,“十四五”期间,滨海新区将大幅提升产业低碳化、清洁化水平,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从去年开始,为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全面改善,滨海新区制定了《滨海新区2020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计划》,将进一步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决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等标志性战役,大幅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效管控环境风险。
与此同时,新区持续“控污”“控尘”“控车”等,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了滨海市民的蓝天幸福感。同时,新区严控燃煤电厂产能,完成大港电厂、北塘电厂等11家企业煤电机组治理改造,整治VOC重点企业44家。加强扬尘污染治理,建筑施工和拆迁工地全部使用智能渣土运输车。据了解,今年新区安排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任务105项,将突出强化交通领域减排,加强机动车移动源污染管控等,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
而在今年的“十三五”期间,滨海新区围绕构建“1+3+4”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去年二季度,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0.2∶50∶49.8变为0.2∶45.1∶54.7,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今年上半年,三次产业结构为0.2∶45.9∶53.9,二、三产业并驾齐驱的局面持续巩固。工业战新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27%和17.5%。依托国家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示范基地,聚集了中石化、中电建、维斯塔斯等一批新能源头部企业,形成光伏、风电、氢能、动力电池协同创新、多轮驱动的新能源产业格局。2020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达604.5亿元,占全市的73.7%。
以一汽-大众、一汽丰田、长城汽车、恒大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集聚发展,形成囊括整车、动力总成、电池系统、专用零部件、标准检测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2.8万辆,产值260亿元。加快工业企业绿色转型,91个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绿色产品入选市级绿色制造名单。“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5.9%,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建造绿色生态屏障 最大程度优化生态环境
而在净土保卫战方面,从去年开始,滨海新区就安排了重点任务30项,将重点聚焦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方面工作。
而很早之前,高新区就确定了,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项目的生物量和生态功能可以达到最大化。”据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个林分的生态位是趋于饱和的。林分里的部分树木成熟了,可采伐利用,腾出的生态位,小的树木会填充起来,形成近自然生态的自发生产,以达到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
“在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项目立项实施的过程中,高新区创造性的采用了项目与民营资本结合的资金方式来运作,既保证了政府在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完成该项目,同时,调动民营资本的积极性投入到高新区的建设中来,使得政府与企业达成共赢。”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来,新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土污染治理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持续加大,群众环境获得感不断提升,为助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另外在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新区将推进湿地保护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等七项工程,进一步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品牌。
经过规划,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滨海新区项目整体将遵循“大绿、大水、水系相通、道路相连”导则,建成“大绿、自然、生态、野趣”的绿色生态屏障,通过修建周边道路、林间道路、休息场所,完善垃圾收运、厕所等公共设施,把项目建设成为便于百姓游览憩息的场所,不断提升城市景观绿化品质,让更多老百姓受益。
滨海新区绿色转型未来可期
滨海新区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坚持产业新兴化、结构低碳化、园区绿色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速战新产业培育,着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引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
与此同时,推动电力、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工艺技术、原料路线以及主要设备等关键环节绿色转型,大幅提升产业低碳化、清洁化水平。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5年工业战新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25%。强化产业节能支撑,发展绿色产业,降低单位能耗,大力实施工业园区生态、绿色、低碳化提升改造,开展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示范区建设。
最新活动更多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参编单位征集中立即参编>>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2025年3月抢先报名>> OFweek 2025(第九届)动力电池产业年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