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市场:外资巨头“凶猛”,万亿垄断市场格局生变
在沉寂多年后,凶猛的外资又回来了。
在中国的成品油批发领域,壳牌将它的同行——其他外资石油巨头甩在身后。
2天前,这家拥有120多年历史的石油巨头宣布,拿下由中国商务部批准的成品油批发资质,成为首家在中国市场获得该资质的国际石油公司。
成品油批发资质是所有外资石油公司期盼已久的“牌照”,它允许这些在国际市场上长袖善舞的石油巨头在中国开展成品油采购和销售任务。
这是一次12年的等待。
早在2006年底,中国宣布全面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允许外资公司在中国建造油库、码头和销售网络,但在成品油批发上,它们依然“一证难求”。
在成品油零售业务上,中国监管层亦设置门槛——外国投资者在华设立超过30家连锁加油站,加油站的建设、经营须由中方控股。
这些政策壁垒或许是出于对中国公司,尤其是“三桶油”的保护。相比外资石油公司而言,早年的本土公司实力弱小,缺乏竞争力。倘若过早“放闸”,中国公司缺乏胜算。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中,外资公司曾长期享受超国民待遇,它们带来丰厚资本和先进技术,同时也凶猛杀入各行各业,获取高额利润。
石油石化行业亦如此。但随着中国公司的崛起,数年前,外资公司开始遭受“冷遇”,它们的超国民待遇被取消,外资公司一度哀鸿遍野。
如今,在全球经济形势陷入低迷的背景下,中国最高层决定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在各个领域为外资松绑。
在沉寂多年之后,凶猛的外资又回来了。
壳牌的筹码
在成品油市场,率先松闸的是零售领域。
2018年6月,商务部和发改委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正式取消对外资连锁加油站的相关限制。该政策于7月28日开始实施。
5个月后,成品油批发再次向外资油企松闸。
2018年11月26日,在商务部发布的当年第二批石油经营企业申请项目公示名单中,有八家企业申请成品油批发资质,壳牌全资子公司——壳牌(浙江)石油贸易有限公司位列其中。
两个月后,壳牌如愿以偿。
但在众多国际石油公司中,为什么拿下成品油批发资质的会是壳牌?
在中国的石化市场中,这家总部位于荷兰海牙的石油巨头拥有其他外资石油公司所没有的筹码。
壳牌的筹码是位于广东惠州的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该项目由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称“中海壳牌”)负责运营。
2个多月前,在中荷经贸论坛上,壳牌CEO范伯登和中海油董事长杨华在海牙签署了惠州石化化工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决定在中国建设三期项目,总投资数十亿美元。
这是两家石油巨头继南海石化项目一期、二期之后,第三度牵手。
中海壳牌成立于2000年,由壳牌子公司壳牌南海私有有限公司和中海石油化工投资有限公司按照50:50比例合资成立。
为了促成这次合作,壳牌苦等12年。
在惠州大亚湾石化经济开发区内,壳牌和中海油在约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砸下43.5亿美元。
这个由13个生产工艺装置组成的特大型石化联合企业,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境内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同时也曾是壳牌在全世界范围内单项投资额最大的石化项目。
在中海壳牌员工眼中,南海石化项目是壳牌的巅峰之作。
为了该项目,这家全球第二大上市油气公司在当年调动全球资源,不仅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还按照壳牌的管理体系及与国际接轨的生产管理模式运营。
2005年12月30日,南海石化一期项目完工,并于一个月后顺利投产。
在此后十多年里,南海石化项目不仅让中海油实现上下游一体化,也让壳牌拥有了其他外资石油巨头所没有的筹码。
一期项目投产9年后,中海油和壳牌决定启动二期项目。去年5月初,二期项目的第二套乙烯裂解装置及其衍生品装置正式投产,其他关联装置也将在未来几周陆续投产。
在启动南海石化项目第三期的同时,壳牌还制定了野心勃勃的加油站扩建计划,计划到2025年将其在中国运营的加油站数量从1300座,增加至3500座,净增2200座。
成品油终端零售抢夺战硝烟再起。
终端争夺战
壳牌大规模扩张的底气来自于中国油气政策对外资公司的“松绑”。
从2018年7月28日起,“外资连锁加油站超过30家分店需中方控股”等22项具体限制正式取消,这些限制此前持续11年之久。
壳牌成品油批发业务的主要客户有三类,分别是加油站网点、工业企业客户和商业(卡车)车队运营者。去年初,壳牌完成浙江壳牌燃油有限公司的注册,主要经营加油站业务。
在得知中国政策松绑后,另一石油巨头BP(英国石油)迫不及待地更新未来5年的加油站扩张计划。
BP油品亚太区首席运营官霍安迪去年6月中旬接受采访时称,未来5年,BP将在中国新增1000座加油站。这个数字超过这家石油巨头过去近20年在华累计营建的加油站总数。
在宣布这一计划的4个月前,BP曾高调宣布与中国最大的民营炼厂东明石化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BP持股49%,东明石化持51%,将在山东、河南以及河北三个经济大省搭建500家高端加油站的零售网络。
十多年前,BP曾借助中石油、中石化急欲引入国外管理模式的机会,在广东、浙江合资参股总共拿下了740多个加油站,但此后未能再进一步。
2001年6月,BP与中石油在广东成立合资公司中油碧辟,共同经营当地400多座加油站。
4年后,BP又与中石化在浙江合资合作,运营300多座加油站。
对外资石油公司而言,中国的成品油终端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2017年,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汽、柴、煤合计)达到3.2亿吨。
但在“三桶油”的围堵下,政策壁垒不断加厚,包括壳牌、BP在内的外资石油公司在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艰难前行。
直到两年多前,壁垒才开始逐渐被打破。
2017年7月19日,商务部发布《原油成品油流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预示将有更多地方国企、民企能参与到终端零售的竞争中,石油体制市场化最后一块坚冰即将被打破。
上述《办法》发布不到一个月,BP中国区总裁杨筱萍悄然到访山东,表示希望就成品油零售、原油供应、高端化工等领域深入合作。
之后的9月7日,BP在济南独资注册碧辟(山东)石油有限公司,为接下来的加油站争夺战提前布局。
事实上,壳牌也曾试图与东明石化合作,两家石油巨头都希望成为这家中国最大地炼的合作伙伴。
东明石化位于中国山东省菏泽市,是中国最大的地方炼厂,总资产300亿元人民币,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高达1500万吨/年。
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则选择另一种方式加入战团——投资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浙能集团”)旗下浙江石油。
目前,埃克森美孚在中国的加油站主要集中在福建省和香港地区,数量不到200家,与其他外资竞争对手差距较大。
浙江石油计划未来计划投资700亿元,到2022年建成700座集油、气、电和氢能为一体的数字化综合供能服务站;到2025年,建成1000座综合供能服务站。
截至去年底,中国共有10万座加油站,但大部分被“两桶油”所垄断,外资加油站数量不到2000座。
外资加入战局,很难打破“两桶油”占主导地位的市场格局,但它们被“松绑”后,将掀起新一轮加油站终端抢夺战。
凶猛的外资
除了终端,外资石油公司还在大型炼化、LNG等项目上“竞赛”,埃克森美孚更倾向于投资LNG接收站项目和大型炼化项目。
去年初,埃克森美孚战略发展项目中国投资总监赵新进曾携技术团队五人考察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同相关职能部门、浙石化、浙石化新奥(舟山)燃气有限公司开展座谈会。
十个月后,据路透报道,浙江省舟山市在一份声明中称,当地政府正在与埃克森美孚洽谈在舟山投资70亿美元新建特大型乙烯装置事宜。
同样是在舟山,去年10月,在第二届世界油商大会举办期间,这家全球最大的石油巨头与浙能集团签署首个长期LNG供应意向性协议。
根据浙江省的规划,将以宁波市为核心区块,全力打造LNG全国登陆中心,争取到2020年,形成180亿方的年接收能力,推动LNG全产业链建设。
除了浙江,广东是埃克森美孚的另一大战场。去年9月5日,这家石油巨头与广东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参与广东惠州LNG接收站项目,包括供应LNG。
此外,埃克森美孚还宣布,将在广东投资100亿美元,独立建设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这一项目计划在2023年投产,包括年产120万吨乙烯的蒸汽裂解联合装置、两条聚乙烯生产线和两条聚丙烯生产线。
在此之前,尚未有国际油气巨头在华独立投资大型石化项目的先例。不过,埃克森美孚的这项动议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欢迎。
除了炼化和终端零售,壳牌所有的核心业务都在中国有布局。
该公司与中海油合作,一起在国内及海外开发陆上和海上的油气资源,与中石油合作开发长北致密气田,为北京市及周边省市供应天然气。
外资石油巨头上一轮投资热潮是在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后。
但在这之前,在20世纪90年代,炼油领域仅有道达尔一家外资石油公司通过政府外交等途径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后,虽然世界炼化产业重心东移,外资公司在中国炼油领域也并未马上采取实质性动作,只是通过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建设的一些炼厂,对华出口成品油。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2006年12月6日,商务部公布《原油市场管理办法》和《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标志中国原油和成品油市场的大门第一次对民营和外资全面打开。
此后,外资石油公司加快了对中国石化行业的投资步伐。
当中海壳牌南海石化一期项目投产时,2005年7月,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中石化按25:25:50比例,共同投资36亿美元的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计划将原油加工能力由原来的每年400万吨扩至1200万吨。
一年后,科威特广东炼油项目获批,预计投资总额50亿美元,原油加工能力每年1500万吨。
不过,该项目后来陷入停滞,直到2011年3月获得发改委核准。
但此后该项目再次进行了调整,项目规模变为1000万吨/年炼油能力,8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调整后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6年10月28日获批。
中科炼化项目已于去年1月施工开工,计划于今年10月底装置投料试车。
文/严凯
最新活动更多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参编单位征集中立即参编>>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2025年3月抢先报名>> OFweek 2025(第九届)动力电池产业年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