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空间
-
分布式光伏的资本化策略,保碧如何打造中国屋顶到全球战场能源新生态
【摘要】2月21日,保碧新能源联袂越秀产业基金和洛能资本,展开了一场“资本+产业”的强强联合。地产出身的保碧新能源正用其资本化打法,将分布式光伏从中国屋顶带向全球战场。然而,在政策转向、地缘风险、资本
-
【深度】3-甲氧基-3-甲基丁醇(MMB)应用场景广泛 市场需求空间较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升级转型,民用、工业领域对环保溶剂的需求快速释放,这为3-甲氧基-3-甲基丁醇市场发展带来了广阔增长空间。 3-甲氧基-3-甲基丁醇又称3-甲氧基-3-甲基-1-丁醇、3-甲基-3-甲氧基丁醇,简称MMB,分子式为C6H14O2,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
-
-
-
-
生态环境部发声:反对欧盟推行单边碳关税!
欧盟的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微乎其微,而对某些亚洲区域的出口量影响甚大。 撰文 |饮马流花河 出品 | 零碳知识局 据中新社报道,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 2024-03-01 -
-
应收账款连增、与客户、供应商同台竞标 开诚生态为何营利“变脸”
迎难而上还需实力打底 作者:业文 编辑:钧杰 风品:闻道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面对IPO阶段性收紧,有急流勇退的,也有迎难而上的
-
PM2.5粒子传感器模块应用于监测洁净室空间内悬浮游粒子的浓度
空气中可自然沉降的颗粒物称降尘,而悬浮在空气中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颗粒物通称总悬浮颗粒物(TSP),其中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可吸入颗粒物(PM10)。大气中颗粒物的粒径范围很宽,从0.001μm到1000μm以上
-
费斯托携全新仿生生态创新技术亮相2023汉诺威展 ——创新自动化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我们该如何应对当下气候和资源保护的巨大挑战?养育全球人口与保护自然资源,这看似一种无法解决的矛盾。Festo坚信自动化技术和技术教育是推动工业转型、实现碳中和生产和循环式经济的助推器。期待您与我们携手并肩,为实现这些目标积极贡献力量。
-
煤矸石综合利用与矿山生态修复的战略思考
来源:《CE碳科技》微信公众号作者:中城环境 范晓平、刘京、康哲、董学光中城环境第二事业部矿山修复团队:由范晓平、刘京、康哲、董学光等一批环保固废领域优秀人才组成。曾先后参与国内多项固废填埋场规范标准编制、新建、综合治理、封场及矿山生态修复等相关咨询、设计、研究工作
-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郭承站:2023将是生态环保产业大展宏图的一年
2月20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召开“行业发展状况与成果新闻发布会”,郭承站在介绍环保产业发展成效时介绍了产业创新持续踊跃,产业能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产业稳经济、稳就业贡献显著,精神文化不断丰富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
-
-
磷化工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市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在磷化工产业朝绿色化方向不断转型升级背景下,除草甘膦外,其余磷化工产品产量均较2016年有所下降。磷化工是指以磷矿石为原料,通过湿法、热法等化学方法将矿石中磷元素加工成为产品的化工子行业。目前市面上磷
-
生态环保迎来重大新机遇 抢跑环保产业新“赛道”
环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保,严格监管以及制度密集出台,我国环保产业迅速发展。“十四五”时期生态环保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实现“碳达峰
-
聚羧酸减水剂为高性能减水剂,未来市场仍存在一定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聚羧酸减水剂产能主要集中在东北以及华东地区,但近年来,随着市场发展,聚羧酸减水剂产能由北向南转移趋势明显。聚羧酸减水剂具有高减水率、坍落度损失小、绿色环保等特点,是一种高性能减水剂,凭借其优势,聚羧酸减水剂在公路、桥梁、建筑、隧道等领域应用广泛
-
华海携手生态伙伴打造龙岗国际低碳城,实力保障第九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圆满举办
近日,2021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第九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深圳国际低碳城成功举办。该论坛聚焦“绿色创新引领,全球聚力行动”,探讨中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本次论坛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
华海 2021-12-23 -
八项低碳技术共同构建数字生态系统,助力碳中和
受COVID-19疫情相关限制措施的影响,2020年全球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9年下降5.6%,但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氮在大气中的浓度却在继续增加。据世界气象组织测算,2021年(1月至9月)全球平均温度比1850-1900年前的平均温度高出约1.08±0.13℃
-
联想集团王晓岚:绿色智造空间巨大,提质增效势在必行
10月12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1中国智造业年会暨半导体产业峰会在东莞举办。作为大国创新典型案例企业代表,联想集团全球制造工程负责人王晓岚受邀出席,并发表了以“绿色智造,共赢未来”为主题的演讲
联想 2021-10-13 -
聚焦“碳中和”:未来碳价仍将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前言:“碳中和”的目标不是摒弃炭,而是推动炭的高效、科学、绿色应用。我国历来是用煤大国,虽近年来,不断改善能源结构,但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仍将煤炭定义为“兜底保障”。能源需求保持稳定增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测,到“十四五”末,全国煤炭消费量将控制在41亿吨左右,年均消费增长1%左右
-
-
2021年中国生态修复行业投资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生态修复主要是体现在水环境修复、土壤修复等方面,近年来,我国在生态环境修复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投资方面,我国在2018-2019年有较大规模的生态建设保护的项目投资,2020年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生态修复项目投资减少,但在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项目数及投资额开始明显回涨
-
腾讯携手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打造“低碳星球”小程序 腾讯区块链参与技术支持
2021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探索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创新能力,助力深圳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各行业和全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倡导公众培养绿色低碳生活习惯,探索碳普惠创新模式
-
污泥处理行业产业链代表企业全景生态图
【信息简介】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物,由原污水中的固体物质和污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物质组成。污泥成分复杂,含有毒、有害物质,如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重金属及大量难降解物质,如处理不当,易对环境造成直
-
PET降解酶取得新突破,塑料有望进入生态循环
前言:随着世界各国对于减塑和禁塑措施的出台,如何彻底将PET安全、环保地降解已成为众多行业科研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塑料制品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引起白色污染,已经为全球生态系带来严重负担。其中聚
-
-
多巨头布局PBAT,可降解生态呈新局面
由于大量的废弃塑料制品难以分解,构成了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制备环境友好的可降解塑料来代替传统塑料近年来受到了普遍关注。可实现完全降解的PBAT在国内可降解产品占比达到24%,未来市场广阔。我国PB
-
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近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就《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深化机动车污染防控。围绕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高效储能等生态环保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实施生态
-
生态环境部:2021年和“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安排部署
2月25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召开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介绍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以及2021年和“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安排部署,并回答记者提问
-
生态环境部李高:以降碳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做好碳中和工作
电车汇消息:在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发表了主题演讲。针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的汽车与交通政策进程,李高提出了生态环境部正在做的工作。以下是演讲实录:气候变化是重大全球性挑战,事关人类未来和各国发展
-
生态环保重塑行业格局 草甘膦龙头兴发集团迎新机会
近日,兴发集团在平台上表示,目前草甘膦市场价格约为2.75万元/吨,并且有望持续上涨,小编分析,主要的原因有两种,可持续发展的助力重塑及上游原料供应的紧张。生态环保重塑行业格局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灭生性除草剂,属于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产品
-
科技部和国际发展合作署支持“光伏+生态修复”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姜希猛和吴小怡在本次会议上提交了第4799号建议《关于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光伏+生态修复合作的建议》。人大代表姜希猛为致公党乐山市委委员,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
-
水处理药剂市场稳定增长 需求空间可观
泰和科技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全的水处理药剂生产企业之一,现有产能达到26.5万吨/年,主要产品包括阻垢剂、缓蚀剂、杀菌灭藻剂等。其战略定位明确,专注于水处理药剂生产,不做终端和水处理工程服务,避免和客户利益冲突
-
高交会“生态·环境展团”出击,共唱节能环保主旋律
在深圳节能环保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除了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外,众多节能环保企业各自发挥专业优势,互利互补,共同发展,对节能环保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
生态环境部:全国约6.1亿吨左右的粗钢产能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SMM10月21日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0年10月21日(星期三)举行新闻发布会,请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介绍“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赵英民表示“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部会同各地各相关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策部署,狠抓各项任务落实,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
“洗衣污染”:每年17.65万吨合成微纤维残留,生态影响难以估计
此前有研究发现,牛仔服装清洗时脱落的靛蓝牛仔微纤维在温带到北极地区的环境中不断蓄积,为环境带来的负担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如果比这些头发丝还细的微纤维流入海洋,被浮游生物和贝类吃掉,最终可能会进入人体消化道,给人类带来许多未知的健康风险
最新活动更多 >
-
4月1日立即下载>> 【村田汽车】汽车E/E架构革新中,新智能座舱挑战的解决方案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