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碳市场改革博弈
在减排紧迫性与社会承受力之间寻求最优解
撰文 |森序
出品 | 零碳知识局
2025年6月,欧盟委员会正紧锣密鼓筹备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的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第二阶段(ETS2)。
这项被视为欧盟“绿色协议”核心支柱的政策,首次将建筑供暖、道路运输等终端消费领域纳入碳定价机制,标志着全球最大碳市场向深度减排迈出关键一步。
然而,彭博社最新披露的一封由奥地利、比利时、意大利等12国联名的政策建议书,却将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推入舆论风暴眼——成员国担忧,未经缓冲的碳价冲击可能引发能源价格飙升,动摇民意基础,甚至威胁欧盟气候目标合法性。
这场围绕碳市场改革的博弈,本质是气候危机紧迫性与社会承受力之间的艰难平衡。
碳定价版图的历史性扩张
欧盟作为全球气候政策的先行者,其碳市场改革具有风向标意义。自2005年启动以来,欧盟ETS始终聚焦电力、钢铁、化工等高排放行业,通过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Cap-and-Trade)推动减排。
2023年《欧洲气候法》将2030年减排目标提升至55%、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立法承诺,迫使欧盟必须加速能源转型。ETS2被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工具,但其覆盖范围从工业领域向运输、供暖等民生领域扩张,直接触及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使气候政策从“企业责任”转向“全民负担”。
ETS2的推出,标志着碳定价逻辑的根本性转变。
首先是覆盖范围延伸。ETS2首次将道路运输燃料和建筑供暖燃料纳入碳市场,预计覆盖欧盟40%的温室气体排放。
其次,引入动态价格走廊,设定最低碳价60欧元/吨与最高限价100欧元/吨,避免价格过度波动。
此外,拍卖所得的80%将通过“气候社会基金”返还给成员国,用于支持弱势群体能源补贴和建筑节能改造。
根据欧盟委员会测算,ETS2实施后,每吨碳排放成本将通过燃料批发市场传导至终端价格。
以德国为例,在运输部门,每升汽油成本将增加约0.2欧元,柴油增加0.25欧元;在供暖部门,家庭天然气账单年均上涨300-500欧元,取暖油用户增加400-600欧元。
尽管欧盟设定了“前三年75%收入返还”的过渡条款,但奥地利财政部模拟显示,若碳价在2026年触及80欧元/吨,该国南部农村地区家庭能源支出占比将从当前的6.8%飙升至11.3%,远超欧盟8%的“可负担能源”警戒线。
三重焦虑驱动的政策调整
首先,能源贫困引发的民意反噬成为一大政治风险。
意大利环境部的内部文件指出,该国南部西西里岛、卡拉布里亚等地区家庭能源贫困率已达27%,ETS2可能使这一数字突破35%。
2022年法国“黄马甲”运动的教训犹在眼前——当年碳税上调导致柴油价格暴涨15%,直接引发持续数月的街头抗议。比利时能源部长警告:“我们支持碳定价,但无法接受让低收入群体为气候转型买单。”
其次,产业链成本重构的连锁反应造成了经济冲击。
奥地利经济研究所测算,ETS2将使该国运输业成本增加12%-15%,中小型物流企业利润率被压缩至2%以下。
更严峻的是,欧盟内部碳价差异可能引发“碳泄漏”。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若周边国家(如挪威、瑞士)维持更低碳价,欧盟整车生产成本将高出8%-10%,削弱产业竞争力。
第三,分配机制存在技术性缺陷。
现行ETS2收入分配规则采用“人均GDP+能源强度”双重加权,导致了“富国补贴”悖论,即卢森堡、丹麦等高收入国家因能源效率较高,反而获得更多返还资金。而在农村地区,依赖私家车通勤的乡村家庭,因人均排放量高于城市居民,面临更高边际成本。
意大利生态转型部提出,需建立“区域级能源贫困指数”,将返还资金与地方实际承受力挂钩。
缓冲机制与分配革命
面对成员国压力,欧盟委员会正酝酿三大调整方向。
首先是碳价调控工具箱扩容。欧盟决定升级动态稳定储备(MSR),将MSR触发阈值从当前23%下调至15%,增强碳价下行期的干预能力;引入“碳价平滑期权”,允许企业以固定价格预购未来三年配额,规避价格飙升风险;此外,当碳价连续三个月超过最高限价10%时,自动释放额外1亿吨储备配额。
其次是收入分配革命。德国提议将50%的ETS2收入用于“能源券”发放,通过智能电表实现按需补贴,直接补贴替代拍卖返还;设立100亿欧元规模的“运输业转型基金”,为电动卡车购置、氢能加注站建设提供零利率贷款;要求非欧盟进口商品(如中国太阳能板、土耳其钢铁)缴纳碳边境税,所得收入专项用于补偿欧盟内受冲击行业。
第三,过渡期设计优化。首先是分阶段纳入,即2026年仅将运输燃料纳入ETS2,供暖部门推迟至2028年;其次是排放基准动态调整,即根据成员国实际减排进度,每年修订免费配额分配标准;最后是社会气候基金(SCF)扩容,将基金规模从原定的722亿欧元提升至1200亿欧元,重点支持农村地区建筑改造。
对此,行业内表示要求“永久性保护”。欧洲运输协会联合会(ETF)提出“碳价封顶计划”,要求将最高限价锁定在75欧元/吨,并延长免费配额发放至2035年。
但该方案遭到环保组织激烈反对,绿色和平组织批评其“将碳市场变成企业提款机”。
环保组织认为需警惕改革削弱减排效力。气候行动网络(CAN)警告,过度缓冲可能使ETS2失去价格信号功能。其测算显示,若采用意大利提议的“区域能源贫困指数”,德国巴伐利亚州家庭可能获得超额补贴,导致全国减排量减少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在政府层面,多个派别立场分化,形成了南北阵营对垒的局面。
其中,以奥地利、比利时等为代表的改革派主张严格碳价管控,要求欧盟委员会建立“能源贫困监测委员会”;以波兰、捷克为代表的保守派呼吁将ETS2推迟至2030年,并维持化石燃料补贴;而德国、法国等则试图在两者间寻求平衡,法国生态转型部提出“碳税分级制”,对私人用车和企业运输实施差别化定价。
气候目标与社会公平的再平衡
据欧盟内部消息,委员会或将在7月公布折中方案。其中:
碳价走廊调整:将最高限价上调至110欧元/吨,但允许成员国在能源贫困率超15%时暂停拍卖;
收入分配改革:将“气候社会基金”返还比例从80%提升至85%,并引入“农村地区加权系数”;
过渡期延长:供暖部门纳入时间推迟至2029年,但要求成员国提交分阶段减排路线图。
无论最终方案如何,ETS2改革都将重塑全球碳定价格局。其中,动态稳定储备、碳价平滑期权等机制可能成为新兴碳市场标配;碳收入再分配将从“国家间分配”转向“区域间精准补偿”;欧盟可能将碳边境税与ETS2改革捆绑,推动全球碳定价联盟建设。
欧盟碳市场的改革博弈,本质上是气候危机时代,在减排紧迫性与社会承受力之间寻求最优解的过程。正如意大利生态转型部长所言:“我们不是在讨论碳价高低,而是在定义一个文明的未来:这个未来既不能让北极熊独自承受气候灾难,也不能让欧洲工人阶级为转型付出全部代价。”
当2026年ETS2的钟声敲响时,欧盟能否交出一份兼顾雄心与公平的答卷,将决定其作为全球气候领袖的合法性根基。
原文标题 : 欧盟碳市场改革博弈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7月30日预约参会>> OFweek 2025(第十六届)太阳能光伏产业大会
-
7.30-8.1预约参观>> 2025WAIE-光伏储能应用大会暨展览会
-
7月31日免费参会>> OFweek 2025工商业光储招商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维科杯·OFweek 第十一届太阳能光伏行业年度评选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