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生物燃料的“石油机遇”

2011-11-17 15:38
龙凰
关注

  这一天,来之不易。

  为了控制和保证毛油精炼质量,在云南边陲艰苦的自然环境中,科研人员以高度的使命感,克服种种困难:道路狭窄,崎岖不平,院科研人员每天坐交通车往返20多公里,每天工作9小时以上;地处高原,做出的米饭不好下咽,科研人员用菜汤泡一泡;样品分析检测,分析室里没有通风设备,虽然戴着口罩,难闻的气味仍然呛得喘不过气来,每天仍坚持在试验台前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

  试飞工作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已掌握航空生物燃料加工关键技术,开发出一条以非粮小桐子油脂为原料、符合我国实际、具有行业竞争力的航空生物燃料全新产业链条,也标志着中国石油清洁发展又迈出了扎实一步。

  低碳使者——生物燃料任重道远

  选择低碳经济路线,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意志下的“中国选择”,更是国际各国共生、共栖、共济下的“中国立场”。

  中国石油作为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始终秉承“奉献能源、创造和谐”宗旨,致力于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10年来,努力推动煤层气、页岩气、油砂、生物燃料等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取得了积极效果。作为清洁能源发展的积极倡导者和先行者,发展航空生物燃料,更是“中国选择”下的石油担当。

  早在2007年,为推动我国林业生物质原料基地建设,中国石油和国家林业局签署合作协议启动“林油一体化”项目,利用四川、云南的荒坡林地种植小桐子,已建成小桐子能源林120万亩,远期将建成350万亩,年生产小桐子毛油20万吨。与国家林业局、中国绿化基金会等单位共同发起,设立中国绿色碳基金,并开展了以碳汇为目的的造林及森林经营活动。目前,中国石油碳汇林分布在全国15个省(区)市。

  据统计,我国木本油料树种的种植面积为400多万公顷,种子含油量40%以上的有154种,现在产量能达到500万吨。同时,有5700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和盐碱地、沙化土地可种植生物质能源树种,发展生物质能源潜力巨大。

  几年来,中国石油与有关科研机构、原料基地公司合作,掌握了小桐子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的成套技术体系,通过无性繁殖育苗、树型修剪及矮化、高位换头嫁接、雌雄花调控、催花壮果等系列技术,大幅度提高亩产量。

可喜的是,原料林基地的建设,以及高科技技术的运用,不仅绿化了荒山荒坡,还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通过种植小桐子,三年后每亩可实现收入500至800元,林下种植黑木耳,当年每亩还可收入千元以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据悉,中国石油近期将在西南地区建设一套年6万吨的航空生物燃料示范装置,每年可提供航空生物燃料3万吨,实现航空生物燃料的规模化生产,同时制定相关的标准及规范,并在国际航线上实现载客飞行。预计2015年,我国航空生物燃料所占比例将达到1%。

  为绿色航空加油助力,为发展低碳经济率先垂范,中国石油仍在努力,中国石油正在路上。

  产业融合辟蹊径

  产业融合是低碳经济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中国石油研究开发适合航空的生物燃料即是一个例子。

  中国石油此次利用碳汇林原料研发成功航空生物燃料,不仅体现了作为中央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先作先为,勇担发展低碳急先锋;更重要的是,中国石油此举证明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念。

  在一般观念中,低碳经济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社会付出,需要牺牲经济效益,因此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之间存在内在冲突。

  中国石油此次利用碳汇林原料研发成功航空生物燃料,则证明低碳经济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社会责任,还是一种需要智慧的社会责任;低碳经济不是简单的使社会经济低碳化,而是可以在实现社会经济低碳化的同时实现效益化。

  其实,碳汇林作为有效资源,不仅可以具有生物上的碳汇功能,还被用来作为工业原材料,其中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发展生物质能源。但碳汇林发展生物质能源要实现产业化和效益化,与一般产业一样,需要技术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技术化是碳汇林转化为有效能源产品的前提和基础,碳汇林产品要转变成航空燃料,需要的技术水平是比较高的;规模化是碳汇林产业化的重要条件,产业需要很大固定投资,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有效益;品牌化是碳汇林产业化的重要保障,品牌化意味着产品的质量标准有保障,也意味着销售渠道是畅通的。

  中国石油此次实现碳汇林和生物燃料的有效连接,是其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战略的一个有效实践,是对自有技术、标准、渠道、品牌等核心产业竞争力的充分利用,是对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政治责任的完美履行。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