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贵屿电子拆解业环境污染整治追踪:“电子垃圾之都”艰难转型记
家家拆解,户户冒烟;酸液排河,黑云蔽天。”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是我国最大的废弃电子电器拆解地之一,被称为“电子垃圾之都”。电子拆解业给当地居民带来财富,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环境代价。
“先污染、后治理”路途艰难。多年来,贵屿污染治理备受海内外关注。当地党委政府立下了2015年底前对电子拆解业“圈区管理、集中治污”的“军令状”。近期多次前往贵屿追踪调查发现,数以千计的拆解户已进入循环经济园区内统一生产、交易,贵屿治污有望迎来拐点,但消除多年积累的污染欠账仍面临艰巨挑战。
从遍地“小散乱”走向“集中入园”
近年来多次前往贵屿探访,感觉犹如行走在一座“电子垃圾城”中,道路两旁遍布电子垃圾回收站和废旧电子配件店铺,焚烧金属的恶臭弥漫整个镇域。据统计,贵屿镇曾有3000多家废旧电子电器拆解户,从业人员超过十万,年拆解量达45万吨。
20多年来,散乱的废旧回收、落后的拆解技术导致当地土壤、水、空气等被严重污染。汕头市环保局局长黄腾远说:“贵屿镇北港河段一度布满酸洗窝棚,河水酸度几乎达到强酸级别,底泥重金属严重超标,含铜量接近1%,接近铜矿含量。”
11月初回访贵屿镇发现,这里的面貌已明显改变:镇村街道以前比比皆是的废旧电器回收站和拆解作坊都已关门闭户,北港河两边曾有的酸洗窝棚也都销声匿迹。
而离镇区不远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各种建设正在加紧进行:一排排集中拆解楼已经完工,一、二、三期已投入使用,第四期22栋厂房已封顶,正进行装修。
据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郑金雄介绍,贵屿镇拟保留的3141家拆解户中,已取缔、核销企业共441家,其他拆解户共组建49家公司,今年12月1日起园外一切废旧电子电器企业停止生产,12月10日完成废旧电子电器企业搬迁入园。
不少已经入园的拆解户表示,由于铜、锡等金属国际价格走低,入园拆解提高了租金和运输成本,生产经营行情黯淡,但对改善当地环境很有好处。拆解楼首期4栋的一位经营户说,原先整个贵屿镇空气刺鼻难闻,但如今镇区空气好了很多,“政府管得严,没有人敢在外面做。”
从运动打击走向“集中管理”
潮阳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坦言,2012年前,贵屿污染问题经历过数轮整治,也曾多次采取行动捣毁酸洗加工厂、拆除焚烧电路板高炉等,但因属“运动式治理”,打击力度松懈之后散乱无序拆解很快“反弹”,教训十分深刻。
2013年,《汕头市贵屿地区电子废物污染综合整治方案》获得广东省政府批准。这份方案显示,贵屿将强制和引导拆解散户逐步进入循环经济产业园,以实现集中拆解和治理污染的目的,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为实现“圈区管理”和集中治污,从广东省到贵屿镇的各级党委政府层层加码、内拉外推,除继续严厉打击焚烧、酸洗电路板等污染违法行为外,还探索设卡管理、实行废旧电器拆解货物集中交易等制度。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