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杠杆将撬动节能环保产业结构转型
今年,我国电力、天然气、药品等多个重点领域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而随着价格改革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决定权已经交给市场,政府定价范围大大缩减,简政放权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要完善价格社会监督体系,政府要与所有市场主体一起,建立健全完善的价格监督体系,维护市场秩序
今年以来,我国抓住价格总水平低位运行的有利时机,深入推进价格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平稳推出了一系列价格改革措施,以史上最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了重点领域价格形成机制,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
今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电力体制改革的6个配套文件,明确了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核定电网企业准许总收入和分电压等级输配电价,建立规则明晰、水平合理、监管有力、科学透明的独立输配电价体系。
“今年是电力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推进的一年。”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陈启鑫指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通过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逐渐建立起完整的电力市场交易体系。在发电、售电环节引入竞争,以市场化的方式促进发电侧降低成本、激励用电侧提高能效,不断提升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力度。
在天然气价格改革方面,今年4月份,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顺利并轨,并放开直供用户的天然气价格,放开价格的天然气已占消费总量的40%以上。11月份,国家大幅下调非居民用天然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0.7元,并建立门站价格上下浮动机制,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同时,加快推进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引导非居民用天然气进入交易平台。
在药品价格改革方面,自6月1日起,国家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将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主导的、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
价格杠杆撬动结构转型
今年12月16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了调价窗口。不过,根据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有关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暂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在成品油价格调整中,环境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但其重要地位正在进一步凸显。”中国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部副主任雷宇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价格机制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如果成品油价格太低,人们在出行选择上,将会更多地依赖汽油车,而不会选择新能源汽车。利用好价格杠杆,可以引导人们更多地使用新能源产品,减轻生产生活给环境带来的压力。
有关专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是新常态最本质的特征。价格杠杆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针对性,更好地运用包括价格杠杆在内的结构调控政策,是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客观要求。
今年4月20日起,我国将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约2分钱,工商业用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降低约1.8分钱。这一举措既符合煤电联动的政策,又直接帮助工商业企业减少支出600多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进一步健全生产领域节能环保价格政策,逐步使能源价格充分反映环境治理成本;继续实施并适时调整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电价政策。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