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脱销政策效应不断释放 氨法脱硫增长迅速
近年来,曾令一些企业“头疼”的脱硫脱硝除尘工作一改初期的被动局面,呈现出主体性逐渐增强,产业加速延伸的新趋势。
“来我们展区咨询的人,很多都是有意上脱硫脱硝除尘项目的厂家代表。”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现场,北京青山绿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张海瑞表示。
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支持,曾令一些企业“头疼”的脱硫脱硝除尘工作一改初期的被动局面,呈现出主体性逐渐增强,技术不断优化,产业加速延伸的新趋势。
政策效应不断释放
2007年颁布的《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新(扩)建燃煤机组必须按照环保规定同步建设脱硫设施,其上网电量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燃煤机组脱硫标杆上网电价。这一政策有效调动了发电企业安装脱硫设施的积极性,为脱硫产业发展营造了利好环境。“十一五”时期,燃煤电厂投产运行脱硫机组容量达5.78亿千瓦,占全部火电机组容量的82.6%。
2012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扩大脱硝电价政策试点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将脱硝电价试点范围由现行14个省(区、市)的部分燃煤发电机组,扩大为全国所有燃煤发电机组。
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动和激活效应不断释放,助推脱硫脱硝除尘产业加速发展。
以脱硝为例。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何洪教授介绍说,“氮氧化物减排将是‘十二五’大气污染治理重中之重,预计‘十二五’火电厂脱硝市场容量达1300亿元。工业(非电力行业)炉窑和设施的氮氧化物排放与电力行业相当,其脱硝市场容量也在1000亿元以上。”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