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重金属污染治理之道
污染现状不清、治理技术种类匮乏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土壤污染行业,包括固化稳定化处理、植物修复等方法在内的治理手段不失为积极的探索
镉大米事件,让人们将目光聚焦耕地重金属污染。数据显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并且呈现不断加剧趋势。
7月以来,广东因成为国内首个公开省内局地土壤污染数据的省份而备受关注,这些数据显示的污染程度令世人震惊——珠三角地区28%的土壤重金属超标。根据广东省农业厅披露,珠三角地区28%土壤重金属超标,汞超标最高,佛山南海、江门新会、广州白云比较重,大概超标过50%。农业厅从2002年开始调查,土壤重金属超标中汞超标程度最重,其次就是镉和砷。
而由湖南镉超标大米事件,人们发现湖南大量耕地早已遭受重金属污染。据媒体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2011年10月曾表示,全国3亿亩耕地正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威胁,占全国农田总数的1/6。环保部文件显示,在对我国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时发现,有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
污染在哪里
中国第一次对土壤污染进行普查始于2006年,这一年,环保部和国土部联手做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该调查于2010年底已“组织完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报告和专题报告”,但其结果至今“守口如瓶”。
据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朱永官调查,华南地区部分城市有50%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
朱永官告诉记者,从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可以看出局部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如长江中下游某些区域普遍存在镉、汞、铅、砷等异常。城市及其周边普遍存在汞铅异常,部分城市明显存在放射性异常。湖泊有害元素富集,土壤酸化严重”。朱永官同时表示,研究证实,镉、汞等重金属元素与人类污染存在密切关系。重金属元素在土壤表层明显富集并与人口密集区、工矿业区存在密切相关性。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