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克星为何难推广

2013-03-13 11:03
木中君
关注

  检测员深吸一口烟,在嘴上蒙上一块滤布使劲吹,却没有一丝烟气渗出,只在滤布上落下了唇印大小的焦黄物质——这是昨天笔者在江宁高新园中材科技公司看到的神奇一幕。

  高工赵谦介绍说,这个“焦黄物质”就是PM2.5和尼古丁的混合物,滤布则是他们研制的高温烟气覆膜材料。这种材料目前虽已在国内很多工业企业应用,但由于相关法规对工业烟尘排放的PM2.5尚没有强制标准,影响了这项环保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据了解,大气中80%的污染物来自工业烟尘,其余20%来自扬尘、尾气。如果将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过滤掉,可以减少8成大气污染。由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和中材科技公司研制成功的覆膜材料,在普通除尘布上覆盖了一层新型材料聚四氟乙烯,孔径小到只有1微米,可以将99.5%的PM2.5过滤掉,被称为“PM2.5克星”。如今,这种新材料已用于国内不少水泥、钢铁、化工和电力企业,年产滤布百万平方米,产值2亿多元。

  可是,现行法规只对工业烟尘的颗粒物总量排放有要求,却没对PM2.5排放设定标准。专家介绍,通过静电除尘、普通滤袋等传统做法,可以把工业烟尘中99%的颗粒物过滤掉,但尚有1%的“漏网之鱼”,多是PM10、PM2.5等危害更大的微小颗粒物,由于环保法规对之未设减排要求,阻碍了这项新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如果环保部门再对工业烟尘中的PM2.5设定减排标准,使用新型的PM2.5除尘袋,则可以从源头上把大气中相当比例的微小颗粒物过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