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非简单搞节能环保
导读: 那么,对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答案是:他们在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
下次如果再听到银行或者保险公司的所谓“环保项目”,比如使用节能灯泡或者入驻绿色认证的建筑,恐怕我们的反应不是咆哮就是呕吐。别会错意,我们并非是全球变暖理论的质疑者,我们也认为,所有机构和个人都应负责任地使用能源及其他自然资源。
我们只是不满某些银行、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做法。它们在可持续性报告中,极力吹捧自身在能源和水资源方面,为提高可持续性所做的努力。然而,能源和水资源问题显然不是这些金融机构的股东和利益相关者最关心的问题。包括员工、消费者、同行,以及整个社会在内的为数众多的利益相关者,需要稳定的金融服务来创造工作机会和负责任的经济增长。
那么,对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答案是:他们在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
不幸的是,金融服务领域在上述两个方面的作为令人大失所望,带来了接连不断的大型金融危机。正如可持续会计准则委员会(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SASB)执行理事让·罗杰斯(JeanRogers)在绿色商业博客(Greenbiz Blog)上所指出的:“金融行业是美国社会信任度最低的领域。该领域信任度从2008年的69个百分点,跌落到了24个百分点,创历史新低。不过,这毫不令人感到意外。”
因此,金融服务行业中的机构正面临着失去“运营资质”的风险。运营资质是指消费者、合作者以及政府授予的营业许可。美国政府试图解开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症结,因而强化了金融监管力度。这一做法使金融机构感到其运营资质岌岌可危。然而,没人能预测下一次金融危机的源头会是什么,因此,政府这种事后补救的办法恐怕收效甚微。
这些机构的利益相关者真正需要的是——可持续性之源的信息透明。可持续性之源在于,这些机构在社会和公司治理两方面的表现,以及二者与财务表现之间的关系。社会表现包括人才招聘、员工薪酬、消费者安全与隐私、消费者知情状况、可靠的产品以及金融包容性等;公司治理表现包括政策法规环境管理、系统性风险管理、冲突管理等。
我们最近发表了一篇题为《表现曲线:为可持续战略而创新》的文章。我们认为,通常情况下,财务表现会与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表现此消彼长,难以兼得。这一点在大型金融机构中尤为重要,会带来一系列后果。金融机构里的员工往往热衷财务表现,但其风险管理却做得很差。结果就是银行与社会陷入零和游戏中,如果银行盈利,社会就要受损。这些金融机构攫取了财务表现带来的大部分益处,却让其他人承担负面损失。纳税人已逐渐厌倦于援助这些“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公众也不再信任它们,开始质疑其运营资质。
- 节能环保行业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2018-02-11
- 工业发展绿色节能减排趋势渐明 2016-08-30
-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解读二:着力推动中小企业节能减排 2016-08-15
- 节能减排推动电能替代绿色发展 2016-06-17
- “绿色工厂”助京东方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年节能64.14% 2016-06-08
图片新闻
- 节能环保
- 猎头职位
- 视觉工程师广东省/深圳市
- 技术研发总监广东省/深圳市
- 高级电气工程师广东省/深圳市
- 封装工程师北京市/海淀区
- 光模块结构工程师(无锡)江苏省/无锡市
- 光模块光学工程师 (无锡)江苏省/无锡市
- 光器件物理工程师北京市/海淀区
- 销售总监(光器件)北京市/海淀区
- 电路设计工程师(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
- 结构工程师(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
我来说两句
请输入评论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