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我国为何未能大规模开发页岩气?

2013-08-08 03:46
来源: OFweek节能网

  业内观点

  页岩气为何从一个香饽饽变成了难啃的硬骨头,这其中开发难度大的困难、技术不成熟、水资源等等问题,从行业发展理性认识看,各类因素集合真的是一言难尽。从理性认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勘探企业自身情况,是高效完成勘探任务,促进行业发展的基本前提。

  首先要正确认识现阶段“转让”。早前,部分第二轮页岩气中标企业曾萌生退意,让“转让”一词与消极、失败和无果挂钩。但是中海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曾说过,转让在美国其实很普遍,在中国却成了很奇怪的东西。此言道出中国页岩气尴尬现状。页岩气在美国发展时间较早且非常成熟,而在中国能源领域算是新秀,发展必将是不断变化择优筛选。第二轮招标是一面镜子,反映了页岩气产业广阔蓬勃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折射出企业一哄而上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与其硬撑,圈而不探、占而不做导致“消化不良”,转让倒不失为明智之举。不仅是对企业自身优胜劣汰的择优挑选,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认识自身实力,同时也为行业引入竞争降低成本、吸引大批资金流入带来回旋余地。

  其次政府应加强前期辅助。笔者从各项材料中发现,美国页岩气领域的成功经验之一,是由政府出巨资完成基础工作,由此形成的庞大数据库,完全向公众开放。但是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七成以上重叠,80%的页岩气储量、77%的区块都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中联煤层气和河南煤层气的手中。国土部先后两轮招标拿出的共计24个区块,被称为是绕开油气巨头们的“大蛋糕”之后剩下的边角料。

  在页岩气改革的制度设计里,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也是必要因素。地方政府出面组建相关公司,进行前期数据调研完善,比如确定页岩气储层地质构造、成藏条件并准确评估储量和可采资源量,同时开发并推广核心技术,将减少前期投资风险和顾虑,为企业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支持,能够避免像重庆地区参与招标的区块出现因勘探过程与前期数据存在落差而停工的状态。在数据优化后推出优质区块,让油气巨头不再成为障碍。

  最后加强双重约束。由于页岩气开发活动存在地质条件复杂、投资费用高、技术资金不足等问题,使得先前并无开发经验的企业停滞不前,圈而不探。对此现象,企业自身需要客观面对自身优劣势,量力而为。同时国土资源部也应当加强监管,不可对参与企业坐视不管放任自流。

  我国页岩气的发展虽说还有较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仍有利好为整个行业带来希望。小火慢炖意味着政府在进行前期勘探数据包完善时不能急于求成,不为发展而盲目开放开采权,这个概念也同样适用于媒体对页岩气发展的理性认识、报道,包括对企业自身的忖度和审视起到警示作用。实地勘探和行业推动要杜绝不温不火,但是要想中国页岩气这碗“骨头汤”味道好,还需要结合国情慢中有序,条理发展,厚积薄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